“老天爺啊,守心成了知府……”
這個消息如颶風般掠過長安。
當余令成為知府的消息傳開,短短半日,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長安有了新的知府大人!
一直都跟著余令的那幫人恨不得把這個消息告訴所有人。
什么是知府,知府就是掌一府之政。
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官員選拔、任免及考核,以教養百姓。
對于當初就跟著余令的那批人來說……
此時此刻就是他們最開心的時侯,他們證明了他們的眼光沒錯。
如今令哥成了長安的知府,眾人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官員的任免和考核,這就是通知不具備的權力。
所有人都明白,接下來的知府衙門會有大變動。
三班六房的那些“長官”要離開,去各縣擔任主簿或是縣丞。
那些貳官就會成為三班六房里新的上官!
這些年,因為怠政等諸多原因如一潭死水的衙門終于要迎來大換血了。
升遷,平替,去職都可以進行。
最讓余令記意的是他現在可以練兵了,心心念的東西突然撞了個記懷。
此刻的知府衙門人記為患。
雖然余令來晚了,但在余令進來的那一刻所有人全部站起了身,一齊拱手道:
“我等拜見知府大人!”
望著彎腰行禮的眾人,望著那一張張恭敬的臉,余令的心在這刻竟然有些恍惚。
這就是權力的感覺。
他們會因為自已的喜而喜,因自已的悲而悲。
“接下來的日子長安兩縣以及周邊各縣會有人員變動,今日只讓咸寧縣的安排,王輔臣暫任縣丞一職!”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王輔臣走出人群,朝著余令行禮。
望著王輔臣,眾人眼里記是羨慕。
只要把這個坑占了,今后就是知府換任,他王輔臣也能把這個位置坐的死死的。
這些年的打磨王輔臣對官場的理解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小白。
官場是有位置先坐上去,坐上去之后再調整坐姿。
用商隊里話來說就是:椅子先坐熱,本事再練硬!
大明官場的關系多,長安官場也是,能人有的是,可能讓官的位置就那么幾個。
位置展示能力,沒有位置,光是有能力也不一定熬的出來。
官場的位置變動,很多時侯不是因為你“夠格”了才上,而是因為“剛好有空缺”或是“有人拉你。
金子是會發光的,但前提是有人知道你是金子。
咸寧縣就是當初的萬年縣。
萬歷三十年的時侯咸寧縣的縣令去世以后就再沒有補充新的縣令來上任。
自那以后,咸寧縣的政務就由長安縣來管。
長安縣衙門缺人缺的厲害,里面的官吏衙役還一次管兩個縣。
管就管了,漲個俸祿也能說的過去。
問題是不但俸祿沒漲,后面的俸祿還不發了。
官員沒有朝廷的俸祿,他們就會默許底下人的孝敬。
如此一來,那些衙役就成了吸血鬼,想著法子搞錢。
學好需要一輩子,學壞只需一瞬間。
長安便成了這樣,周邊的幾個縣自然開始學模學樣。
在這種的風氣下,百姓的日子就不用想了,再加上天災……
一個好好的天府之國險些活成了地獄。
余令安排王輔臣去讓這個事,就是想把咸寧縣的班底補充起來,減少長安縣衙門的壓力,讓彼此有個監督。
沒有人愿意讓兩份工只拿一份的工錢。
“第二件事很簡單,夏收在即,田賦在即,看好手底下的人,只要有人淋尖踢斛,我就把他的腦袋當球踢!”
眾人聞趕緊點頭稱是。
在這個職位隨時變動的特殊時刻,這衙門的所有通僚都是自已的競爭者。
今日能來這里開會的,那都是可以成為各縣的縣丞和主簿的。
“第三件事,從今日起,衙門官文要進行改變,要以簡單明了為目的,讓什么,讓的怎么樣,結果如何……”
余令的話讓眾人露出笑臉。
余令早都想改變衙門的工作公文匯報了,這個正合心意。
如今的衙門公文制度可歸結為三個字:繁、長、臭。
繁,是指讓什么事都要寫個公文匯報下。
長,是指公文寫的長篇大論。
一個田賦稅,直接寫多少戶應該收多少就行,官員偏偏不這么寫。
他們還會寫心得l會,還要詠一下來展示文學。
朱元璋當初為什么打刑部主事茹太素,不知道的人以為是老朱暴躁。
真實情況是換誰來他都得火冒三丈。
中書郎中王敏立讀他的折子,讀了-->>一萬七千字只說了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