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地區雖然收回來了,但是需要同時面對三個國家的壓力,美蘇日三國,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在那里坐鎮。
事實上,現在部署在遠東地區的空軍部隊,就是當年全程參與了反擊戰以及對安猴常態化空中打擊行動的那批部隊。
第二精銳的空軍部隊部署在東部沿海以及西部邊境地區,
相對較次的部隊則放在了中部地區。
第2航空教導旅淘汰下來的殲-10a,就是移交給了駐防在中部地區的兄弟部隊。
他們會把這批殲-10a用得差不多了,留出5年到10年的機體壽命,然后移交給院校,作為院校的教學飛機來使用。
也就是說,李干現在搞空中加油帶訓,主要是帶訓駐東南沿海地區的部隊。
這幾個旅,全部換裝了殲-10d和殲-11a,此前他們大量裝備的殲-6、殲-7,已經全部退役。
李干同時搞空中加油操作規范編寫和殲-20的實戰試飛,他的時間已經被利用到極致了。
春末的東南地區,每到下午時分,隔三岔五就會來一場小雨,大多是讓路面剛好完全濕潤的降水量。
氣象部門提交過來的報告顯示出,每次的降雨持續2個小時左右,去頭去尾,半天時間都飛不了。
每周基本上有三天這樣的天氣,這么一算下來,一周時間就得浪費1.5天的飛行時間。
這可就太多了。
又一個下雨天,李干特意駕駛殲-10s,和張二標二人起飛查看天氣情況,嘗試在雨天中飛行訓練的可行性。
東大空軍經歷了多次戰爭,飛行員們有豐富的多種天氣飛行經驗。
一句話,難道下雨就不打仗了?
不過,空中加油訓練本身就是高難度高風險飛行科目,美國空軍有類似的惡劣天氣空中加油經驗,可是人家不可能把數據給你啊!
什么叫規范?
操作規范屬于技術規范,是非常嚴謹的、有包線的指導性操作辦法。
比如在對接加油口的時候,受油機和加油機應該保持多少高度差,受油機應該以多大的速度接近加油口,怎樣才能避開加油機的尾部氣旋。
全都需要大量的飛行得出數據后,從中界定出操縱動作,部隊按照這套規范來編寫出訓練大綱,如此才是能夠在全軍普及空中加油訓練。
這里面還必須要考慮到天氣的影響。
李干明確告訴大家,不是要等好天氣進行訓練,而是要等壞天氣進行訓練,好天氣多于壞天氣,應該珍惜壞天氣。
開過飛機的都知道,積雨云才會往下降雨,有時候積雨云的高度很高,萬米都有,有時候低至三四千米。
所謂黑云壓寨城欲摧,這種積雨云通常高度很低,對飛行員來說,這種天氣看著嚇人,黑蒙蒙的一片,而且雨點很粗、密度很大。
我們小時候寫作文,經常用到一句話,“遠處天空飄來一團烏云,不多時,豆大的雨點落下,空中筆直的雨線清晰可見,雨點砸在屋頂的瓦片上噼里啪啦作響……”
這種大雨對空軍飛行員來說是很容易克服的。
只要爬升到五六千米高度,在積雨云上面,那就是另一片天空了。
雨線筆直,說明幾乎無風,雨點豆子一般大,說明云層低。
飛機最大的不是雨,是風。
我們乘坐飛機時,有時候起降時,明明外面天空大雨磅礴,但飛機照樣起降無誤,還有時候明明外面艷陽高照,機場廣播通知“因為天氣影響……所以起飛時間待定……”。
大多數人覺得很奇怪,明明好天氣啊,怎么就天氣影響了。
其實,什么叫好天氣什么叫壞天氣,常人眼中的標準和飛行員眼中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在看不到的地方,各種側風、亂流一大堆,這種看不見的殺手,才是最大的威脅。
當年李干乘坐試飛中的運-8,在從985廠前往211廠的途中,在渤海上空,就遭遇了一次微暴流。
這種小型的暴風式驟變天氣,天氣監測設備幾乎無法提前探測到,這種天氣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無形的大手,猛地拍在飛機上,直接把飛機拍在地上。
而對空中加油來說,別說惡劣天氣了,側風稍大一些,都會導致加油失敗,甚至會導致發生相撞事故。
英國空軍就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空中加油事故,因為天氣突變,受油機的飛行姿態失控,一頭就撞在了加油機的尾部油箱,空中爆炸后,兩架飛機直接成了火球,機組人員連跳傘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李干要錘煉部隊低氣象條件下的空中加油能力,也要把各種氣象條件下的操作規范飛出來,如此才能盡可能地為部隊提供最全面最規范的操作規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