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沿海大力空軍基地。
殲-20的實戰試飛密集進行中。
自李干突防關島,在安德森空軍基地那里來了一次極具侮辱性的低空通場,仿佛給東大空軍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原來我們也可以飛到關島去!
空軍參謀長劉長銀仔細看了01號殲-20帶回來的圖像情報之后,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找到李干,直截了當地問,“阿干,開展常態化遠程作戰訓練,以關島為假想目標,是否可行?”
李干說,“太可行了,寇可往,我亦可往,他們的艦隊能跑到我們家門口,我們也可以去他們的二線核心基地拍照片。”
劉長銀立即說,“那你要把空中加油訓練的規范飛出來,部隊現在的空中加油訓練開展得很慢,我都急得不行了。”
空油-10服役后,空軍就把空中加油訓練給開展了起來,加油機服役數量不多,目前只有5架,其中一架常駐在東南沿海。
李干說,“我也想啊,可首長你看,我現在分身無術。”
殲-20的試飛更加重要。
劉長銀想了想,說,“你組織把操作規范編寫出來,一邊搞殲-20的試飛,兩者兼顧。”
李干沒有猶豫了,無非就是累一些。
他道,“是,我從其他地方調人過來。要搞就一次性都搞好,殲-10、殲-11、殲-20三種戰機的空中加油操作規范一起搞。”
劉長銀大喜,“這樣是最好的。”
第2航空教導旅已經裝備了殲-11戰機,三個大隊里,有一個大隊換裝了殲-11重型戰斗機。
李干抽調了兩個四人小組過來,分別帶了2架殲-10s和2架殲-11s過來,都是雙座的教練型號。
人員和飛機到位之后,李干立即開始組織操作規范的編寫。
編寫規范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要把空中加油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飛出來,找到最合適的操作辦法。
這就是李干擔心兼顧不了的原因。
李干制定了飛行計劃,從西部又調了一架運油-10過來,采取雙機同時展開訓練的方式。
空中加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硬管加油,另一種是軟管加油。
顧名思義,前者使用的加油管是剛性的硬管,后者使用的是柔性的軟管。
就操作難度而,前者相對簡單一些,后者則難度更高。
硬管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加油速度比軟管加油快很多,但是,就裝置的技術難度來說,后者更加簡單。
軟管加油的優勢在于,一架加油機可以部署兩根加油管,同時為兩架飛機加油,而硬管加油一次只能為一架飛機進行加油。
美軍有一百多架加油機,他們哪怕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空中補油,也能同時為好幾十架飛機進行加油。
這種空中加油方式成本非常高。
其他國家采取的是更加便宜、簡單、但是操作難度更高的軟管加油方式。
東大空軍走的路子就是軟管加油,畢竟,東大空軍當前沒有美國空軍那么財大氣粗。
在空中加油中,加油機、受油機需要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這個時候,兩機是非常脆弱的,非常容易受到天氣狀況的影響。
加油管的“菊花”加油口只有臉盆大小,受油管會受到風的影響,持續不斷地不規則地搖擺,在高速飛行的情況下,飛行員要把受油管精確地懟進這個菊花里,其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空中加油是公認的世界級高難度高風險飛行動作。
空中加油的戰略意義、戰術意義太重大了。
殲-10d的最大作戰半徑是1200公里,如果部署在滬上,勉強夠得著岡山市,那里距離東京還有好幾百公里。
在起飛后,殲-10d機群先在東海上空進行空中加油,或者返航時在東海上空補充油料,那么就可以把整個日本島覆蓋起來。
甚至,利用加油機在空中部署“加油站”,通過連續不斷地空中加油,只要飛行員的身體扛得住,在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全球到達作戰的。
東大沒有海外基地,在這種情況之下,加油機以及空中加油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李干采取老帶新的方式,編寫操作規范的同時,也對兄弟部隊的飛行員進行帶訓。
東大空軍的兵力部署很有特點,最能打的那批部隊,這會兒基本上集中在了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