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豬了,人都打不起預防針。
他不由得唉聲嘆氣起來,越聽國外的發展,就越覺得自己活得豬狗不如,果然,人就是怕比較。
江云笑起來:“咱們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飯,我跟您說這些只是為了讓你更好的了解國外的情況,但換到我們國內就得因地制宜了。”
“怎么個因地制宜法?”劉長富問。
江云道:“例如他們黃金配比的飼料,我們就可以換成豆餅、玉米秸稈,麩皮,紅薯。只需要比以前稍微好一些,豬就容易長膘。
再比如說他們的疫苗我們可能暫時還供應不起,但他們的豬圈通風系統,清掃系統我們可以照抄過來。
這都是蓋房子的事情,只要我們把豬圈的內部按照他們的形式來蓋,就可以比傳統豬圈干凈許多。
豬圈一干凈,豬的發病率就低了,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傳染病的產生。
至于其他方面,只要我們的第1批豬賣出去,還愁收不回來利潤嗎?
只要我們有了利潤,第2年我們就可以花錢給豬把其他的東西再升級一下,這樣一次一次的升級下來,用不了幾年,咱們說不定就可以擁有像國外那樣高端化的養豬場了。”
劉長富恍然大悟,他開始心動起來,是呀,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如果連第1步都邁不出去,他們的養豬場就永遠變不成國外那樣。
哪怕第1年不養200頭豬,只養100頭豬呢,但只要他們一茬一茬的養下去,養豬場不斷擴大面積和規模,那么總有一天可以趕上國外的水平。
他興奮的站起來:“好,小江你這個主意很好,明天我們就在記者面前把這個事情提一提!”
有了劉長富的準話,江云也就敢真正做這件事了。
她把計劃書的內容詳細的給劉長富講了一遍,讓他明白這個養豬場的最終發展目標。
劉長富見她準備的這么充足,越聽越覺得這個計劃有戲,于是打滿足了精神跟她一起研究這個偉大的創業項目,一起查漏補缺。
兩人絮絮叨叨的說了一下午,終于把這本初步計劃書完善的像模像樣了。
下午劉長富接著去監督人修路,江云就留在他的辦公室,用全新的信紙將這本計劃書重新抄寫了一遍,這就是他們要拿給領導們看的東西了。
而她當然不是單純的想為公社奉獻,這本計劃書是她提出來的,那么她就要在這件事的執行過程當中充當管理人的角色,所以明天在記者面前要好好表現的不僅是劉長富,還有她自己。
能不能擺脫苦逼下鄉青年的身份,就在此一舉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