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百人,十營就是一千人。
冒紅菱細心沉穩,最適合留守。孫成陶峰等頭目跟隨出兵。裴萱裴風也都一并隨行。
這樣的軍事會議,當然少不了負責后勤內需的時硯時總管。
大軍出動,備足糧草是第一要務。
裴青禾看向時硯:“我帶兩千人去支援廣寧軍。三天后就要走。要帶三個月的糧草。”
三天內,備足夠兩千人吃用三個月的糧草,還要準備藥材等其余重要物資。這絕非易事。
時硯二話不說就應下了。
接下來的三日,時硯直接住在了庫房里,董二郎也跟著熬得雙目通紅。庫房里當差的所有人都忙得腳不沾地。
廚房里的灶火就沒熄過。卞舒蘭領著廚房里的人炒制軍糧。打仗是提著腦袋拼命,吃飽了才有力氣。平日舍不得吃的白面,此時都拿了出來,在大鐵鍋里炒熟后,再放入炒熟磨碎的臘肉和菜葉。然后裝進細長的糧袋中。
這樣的軍糧,趕路時候直接抓一把就能吃。如果有熱水泡開,就是一碗菜肉面糊,好吃又頂餓。
忙著點兵訓練的裴青禾,抽空來了一回廚房,對著一邊打呵欠一邊做軍糧的卞舒蘭說道:“這幾日辛苦堂嫂了。”
卞舒蘭被煙火熏得兩眼通紅,累得都快趴下了,打起精神說道:“我就是做些軍糧,算什么辛苦。真正要去拼命的是你。”
“青禾,你一定要打勝仗,將那些匈奴蠻子都殺個精光!”
裴青禾鄭重點頭,低聲道:“趙海也要隨行。我盡力讓他全須全尾地回來。”
打仗不但會死人,受傷也是常有的事。輕傷還好,養一養繼續打仗。斷胳膊少腿,或是受過要命重傷的,裴家軍也一律都養著。
這也是裴家軍戰力鼎盛從無逃兵的重要原因。
裴家軍此次出征,要帶上千匹戰馬。趙海得領著一眾馬夫隨行,照料戰馬。打仗順利的時候,用不上他們。真到了危急時刻,誰都得提刀拼命。
卞舒蘭毫不遲疑地應道:“裴家軍人人都能拼命,趙海一樣能。如果死在戰場上,也是他的命。”
“裴家軍沒有孬種慫貨!”
這般豪氣壯闊的話,引得裴青禾燦然一笑:“堂嫂說得對。裴家軍個個都是好漢!”
臨行前的夜晚,卞舒蘭為趙海收拾衣物。裴婉裴望姐弟兩個站在一旁。
裴婉今年九歲了,承襲了卞舒蘭的秀氣容貌,讀書習武樣樣都拔尖。四歲的裴望,開蒙讀書后,展露出了聰慧天賦。
趙海是裴家的第一個贅婿,早已將融入裴氏。隨裴青禾出兵,雖是第一回,卻是半點不懼。
“小婉兒,小望兒,”趙海正色囑咐:“我走了之后,你們都要聽娘親的話,用功讀書習武。”
裴婉點頭應下:“爹放心,我會照顧好娘和弟弟。等過一兩年,我便能追隨青禾姑姑一同出兵打仗了。”
裴家的少年少女們,過了十歲便能提刀上陣殺敵了。有裴萱裴風先例在前,一個個孩童都盼著日子過得快一些,自己能早一些長大。
裴望大聲附和:“再過六年,我也能隨青禾姑姑打仗了。”
趙海一笑,伸手摸了摸兒女的頭:“說得對。你們以后都是裴家軍的猛將。”
另一邊,陶峰也在和周氏道別。周氏有了六個月身孕,肚皮挺得老高。陶峰摸著周氏的肚皮,低聲道:“希望我能在你臨盆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