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姜晚數來數去,突然發現一件事。
建安帝,似乎是位挺看重舊情的皇帝。
淑妃就不說了。
在落難之際轉身背棄卻還能被重新接納放在心尖寵愛的,這必是真愛無敵了。
至于其他的,昔日追隨他的,立下功勞的,基本上都有不錯的結果。
姜晚仔細回想書上寫過的內容。
昔日建安帝被廢,彼時老安國公還在,老安國公曾率群臣力勸先帝,雖然最終未能成功阻止事態的發生,但這在建安帝那里也算是落了好的吧?
更別說,諸王之亂時,是安國公也是帶頭支持建安帝的中堅力量,這么多年來,忠心耿耿,有功有勞。
所以,安國公府是怎么落到抄家滅門的下場的?
開國公府,世襲罔替,累世功勛,說倒就倒,這里面少不了陰謀構陷,但作為上位者的建安帝不默許,又怎么可能呢?
姜晚自陸晏回懷中抬眸,好奇問道,“懷與,當今陛下是什么樣的人?”
陸晏回神色微凝,“阿晚為何問起這個?”
“就是有些好奇,閑著沒事聊聊天嘛。”
陸晏回看著她,半晌才低聲回答,“陛下御極十三年,在他治下,輕徭薄賦,整頓吏治,廣開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大家都夸陛下,是仁愛明君。”
“……仁愛明君。”
姜晚咀嚼著兩個字,表情復雜。
陸晏回握住她的手,“賢明,更多時候,只是帝王為維護統治而披上的錦繡華服。為了屁股底下的龍座,他們可以比任何人都顯得仁慈,也可以比任何人都狠得下心腸。”
姜晚呼吸微微一滯,“安國公府累世功勛,從來忠于朝廷,不曾有錯。”
陸晏回微驚,為她話語里泄露出來的內容。
她會有此問,可是安國公已隱約察覺到什么?
安國公府自開朝建立以來,從來忠于皇權,未曾卷入任何權位爭斗。
如今朝中幾位皇子派系爭斗的厲害,誰都想拉安國公府入局,但安國公卻始終中立。
像這樣的忠君直臣,分明是上位者最歡迎的,如何會——
陸晏回眼波動了動,迎著懷中人的眼神。
“上位者要剪除一個人,很多時候只看要不要,而不是看錯沒錯。”
他頓了頓,目光微涼,“譬如院子里的一棵樹,枝繁葉茂,長在那里并無過錯,甚至非但無錯,還能為主人家遮陰蔽日,碩果回報。
可當有一日,院子的主人看不順眼了,這棵樹就要倒霉了。
當然,這樣的比喻是過分簡單粗暴了些。政治上,要權衡的方方面面更多,上位者大多時候較少為一時喜惡而肆意妄為,但也不是沒有不是嗎?
阿晚也讀史,應該也看見過不少,這里頭甚至有相當部分,是史書工筆記載的明君,尤其是在這些明君的晚年。大興獄案,誅殺功臣,昏聵得猶如換了個人。”
“明君”兩個字,他咬重了幾分。
“猛虎垂老,稚虎長成,環顧而視,只覺得身旁都是別有用心,虎視眈眈之人。疑心蒙蔽明智,權力腐蝕初心。”
陸晏回壓低了聲,“陛下近年來,行事已初現端倪。光去年一年,被申飭罷免下獄的王公大臣數量,便比從前幾年加起來都多。”
若沒有其他的隱情,這便是他暫且能想到的理由。
聞,姜晚久久沉默。
建安帝老了,行事越發沒有章法。但……
這便是安國公府覆滅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