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染,天空是那種澄澈高遠的藍。
省委黨校的大門外,紅旗招展,莊嚴肅穆。
鄭儀拎著行李,站在那道巨大、厚重的鐵藝雕花大門前,深深吸了一口氣。
眼前的景象與他想象中的“學校”截然不同。
沒有喧囂的學生,沒有紛亂的自行車流。
開闊的道路兩旁是精心修剪、四季常青的松柏,枝干遒勁,沉默地指向天際。
巨大的草坪如同厚實的綠毯鋪展在中心建筑群的前方,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視線所及之處,是一棟棟風格統一、莊重典雅的建筑,米黃色的墻體,深紅色的坡頂,規整的窗戶,以及屋頂上那代表“實事求是”精神的鮮紅黨徽。
門崗的警衛身著筆挺的制服,帽檐下的眼神銳利而專業。
仔細查驗了鄭儀的報到通知和工作證,一絲不茍地登記信息后,才抬手放行。
整個過程無聲、高效,帶著嚴格的程序感和紀律性。
“鄭儀同志?”
一個穿著整潔白襯衫、黑西褲,胸前別著黨校工作人員徽章的年輕男子快步迎了上來,臉上帶著職業化的熱情笑容,卻又不失分寸。
“歡迎來黨校學習!我是負責學員對接的小王。請跟我來,先到行政樓辦理報到手續。”
鄭儀點頭致意:
“麻煩王老師了。”
“客氣了,應該的。”
小王接過鄭儀手中的行李箱拉桿,一邊引路,一邊自然地介紹:
“這是我們的主校區,教學、住宿、餐飲、文體活動都集中在這里,很方便。那邊是綜合教學樓。”
他指向最前方一棟氣派的大樓。
“報告廳、多媒體教室、圖書館都在那邊。圖書館可是我們的寶庫,待會兒學員卡辦好就能借閱。”
他步伐不快,讓鄭儀能看清沿途的環境。
“這邊是學員宿舍樓。”
他指向左側幾棟風格一致、排列整齊的樓房。
“都是兩人一間,帶獨立衛浴,條件還可以。餐廳在宿舍區后面,按需刷卡,品類挺豐富的,也注意營養搭配。”
路過的學員不多,但三三兩兩,年齡大多在三四十歲上下,步履沉穩,穿著得體。
他們的神態各異:有的帶著初來乍到的好奇,目光沉穩地打量著環境;有的則顯得熟稔,步履從容,與相熟的人低聲交談幾句,臉上帶著一種心照不宣的沉穩。
這些便是他未來三個月的同學,來自全省各條戰線、各級機關的骨干,多數是副處、正處級的實職干部,也有個別像鄭儀這樣政策研究部門的后備力量,以及少數幾位來自國企、高校系統的代表。
無形的氣場交織在這里。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客氣的微笑,互相點頭致意,語謹慎而得體,但眼神深處,都藏著各自的目標和審視。
這里是學習的熔爐,也是一張無形的棋局剛剛展開的地方。
“前面就是行政樓了。”
小王的聲音將鄭儀的思緒拉回。
報到大廳設在行政樓一層。
大廳寬敞明亮,深色大理石地面光可鑒人,墻壁上懸掛著巨幅的黨旗和國徽,旁邊是“黨校姓黨”和“實事求是”的燙金大字校訓。
沒有喧嘩,只有低聲的交談和紙張翻動的聲音。
幾個報到窗口井然有序地排著短隊。
工作人員穿著統一的制服,態度嚴謹而高效。
在王小王的協助下,鄭儀的報到流程異常順暢:
核對身份、發放學員卡、領取學員手冊、分配宿舍鑰匙(3號樓401)、簽署學員承諾書……
當那個印著黨徽和“江東省委黨校”字樣的深藍色學員卡拿到手時,鄭儀感覺它沉甸甸的。
這不僅是一張通行證,更是一份責任,一份踏入更高視野的入場券。
“鄭儀同志,手續辦完了。”
小王將一疊材料和宿舍鑰匙遞給他。
“我送您去宿舍樓。下午兩點整,請帶上筆記本和筆,準時到教學樓101階梯教室參加開學典禮,有重要領導出席并講話。校服的話,統一尺碼發放,會后各班生活委員會組織領取。”
“好的,謝謝王老師。”
宿舍樓同樣安靜肅穆。
電梯平穩上行,樓道里鋪著厚厚的地毯,腳步聲被完全吸收。
走廊兩側的房門緊閉,只偶爾能聽到壓低的電視聲或交談聲。
401房間。
開門進去,一股新打掃過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
房間不大,卻異常整潔。
兩張單人床鋪著潔白的床單,被子疊成標準的豆腐塊。
兩張書桌、兩把椅子、兩個衣柜,配置齊全,風格簡潔實用。
衛生間干濕分離,干凈明亮。
同住的人還沒到。
鄭儀將行李放在靠窗的那張床鋪邊。
書桌上已經整齊地擺放著一疊黨校專用筆記本、一支印有校徽的鋼筆、還有一本紅彤彤的《學員手冊》。
他翻開手冊,密密麻麻的鉛字立刻映入眼簾。
作息時間表精準到分鐘:
6:30-7:00起床、整理內務
7:00-7:30早餐
7:30-8:00晨讀或課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