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胡!
兩個字聯在一起時,羌,泛指西北少數民族。胡,特指匈奴及其后裔。
西北地帶,確實是羌胡漢混居之地。
這里生活條件困苦,民風上也確實彪悍,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叫什么,窮山惡水出刁民,用在此時的西北,一點也不為過,畢竟大明開國二十年,西北大大小小的亂子多達三百余起。
每一年不折騰十幾次,似乎就不能過去一般。
前些年,沐英、藍玉等人征討西番,就是在這一帶,之所以引動大軍,就是因為太能鬧騰了,而且當地看著老實的羌胡,有時候經常勾結一些大的西番,以出賣消息換取利益,一來二去,明軍吃了不少虧。
不過這些年,相對穩定,嗯,只是五六年前。
即便如此,依舊有亂子不時出現。
說到底,地方上的矛盾,很難化解。
羌胡想要好的日子,他們最想要的是牧馬放羊,而朝廷想要的是他們安穩種地,哪怕這里很多地方不太適合耕種,產量也頗低,可朝廷還是出于安穩的目的,將他們固化到田地上。
一旦減產,吃不飽,矛盾必然爆發。
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更深層次的,還是羌胡對漢人江山不認可,沒有歸屬感,不覺得大明是他們的大明,不認可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這種身份上的不認同,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不是你的人,為啥要聽你管教?
我不聽你的我還能自由放羊牧馬,聽你的管教我都吃不飽,為啥不反抗?
這里的治理難度,遠遠超出了山東、河南、山西等地,這里的文教自然也跟不上,別的行省設了社學,可一路走來,出了鳳翔府之后,顧正臣就再沒看到過一個社學。
縣學還是有的,那是撐門面的,可問題是,這些年來,陜西能進入官場的讀書人并不多,進入格物學院的也很少,即便有,那也是在西安府、漢中府等地。
至于這鞏昌府,府治是隴西,漳縣旁邊是寧遠、伏羌。還有西面的臨洮府,府治是狄道……
聽聽這些地名,就知道這地方的官員并不好當。
去年番兵進軍蘭州,臨洮府持續戒嚴,興許就是多年矛盾積累之下的一次對撞。
顧正臣覺得,西進麻煩必然少不了。
可人都到了這里,又怎么可能停下來?
顧正臣并不覺得前路危險,只是可能少了些游山玩水的快樂,看了一眼張希婉,笑道:“為夫自然會護你周全,等壞人來了,你躲我身后,我一劍一個,全將他們殺了。”
張多鹽見張希婉點頭應和,那一副安心的模樣,暗暗嘆息,就你這么一個身板,別劍沒拔出來,被人一腳踹死了,到頭來,還是可憐這些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