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帶刺的玫瑰
“到底是企業啊——”
王小琴看著餐盤里的飯菜感慨道:“就是比地方強,也比我們衛戍強。”
“也就這么個優點了,”李學武笑著遞了湯碗給她,提醒道:“小心點,燙。”
“只待遇好就比什么都好!”
王小琴看著他講道:“團里可都說呢,外地的沒轍了,京城的退伍了都要來找你的關系,目標就是紅星廠。”
“告訴同志們,沒問題。”
李學武大方地表示道:“來多少要多少,給同志們謀福利,穩待遇,不就是我這副政委、副團長存在的意義嘛。”
“真行啊,沒看錯你!”
王小琴笑著點了點頭,道:“我回去一定轉達李副團長的指示,絕不辜負您的好意。”
“一既出,駟馬難追。”
李學武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講道:“不僅僅是退伍的,就是轉業的我們也接收,就算我離開衛三團了,這話也算數。”
“離開?你做夢去吧——”
王小琴瞥了他一眼,說道:“齊團長跟衛戍那邊啥都交代了,他們能放跑了你?”
“你現在逍遙自在,早晚有找上你的那一天,”她提醒道:“你現在是正處了。”
“他們雖然還沒想好怎么安排你呢,但絕對不會是就這么放你離開,二次轉業?”
“我這不算轉業吧?”
李學武吃著飯菜,說道:“充其量就是一兼職,沒了也就沒了,哪用得著那么麻煩啊。”
“嗯,不麻煩也留不住你啊。”
王小琴夾起餐盤里的肉片,道:“你現在就是這個,多少人都紅了眼了。”
“尤其是同輕兵所合作的項目,”她解釋道:“你們搞的那些單兵裝備和實驗性武器,多少單位都稀罕著呢,還有實驗補貼。”
“這個也眼紅?”李學武好笑地搖了搖頭,說道:“是相中了三方合作的內容吧?”
——
輕兵所、紅星廠、衛三團,從設計到生產,再到試驗,一條龍產業鏈。
從最開始的66-6式狙擊步槍,再到后來的單兵輔助裝備,到現在的汽車等等。
李學武給輕兵所提供的是一套簡易合成營的發展思路,就以營為單位來設計模塊。
衛三團是野戰隊伍轉變過來的,保留了原有的強力打擊能力,又補充了一半的高素質基礎人才,很適合做實驗性質的挑戰。
在最初的規劃上,李學武就給出了一定的建議和意見,包含有坦克、步兵、炮兵、工兵分隊分工。
結構和組成上幾乎囊括了陸兵所有基礎兵種,在團(營)一級上就解決了步坦協同、步炮協同、破障開路等問題。
為什么要在衛三團打造簡易合成營呢?
因為戰斗力越是壓縮,越能體現尖銳化,也能給實驗以充沛的空間和時間。
齊耀武等人就是看出了李學武給出這一建議的優點,并且有他在紅星廠作為支撐。
且能從輕兵所的合作中得到新式武器以及對應實驗經費的補充,所以才下定決心。
可以這么說,從816轉變成衛三團的過程中,他們是打了個擦邊球。
自己就搞起了合作,上面了解到真實狀況的時候,試驗已經有了成果。
經過新式訓練戰法以及特殊裝備加持的戰士,在全衛戍的大比武中綻放溢彩。
新式武器一亮相,所有人都看出了衛三團戰斗意志和精神層面上的不一樣。
有自己的墾區,有自己的合作單位,就連食堂的伙食都高了不止一個等級。
真正讓齊耀武說動領導,對李學武提起重視的原因不是他的這份影響力,而是他在這份影響力上能力,給隊伍帶來的變化。
一個衛三團再牛嗶,衛戍也不會高興到哪里去,如果衛戍所有隊伍的戰斗力都提上來,那才是留下李學武的目的和原因。
——
“三方合作已經上了正軌,沒有我也是一樣的。”
李學武講道:“輕兵所設計,紅星廠生產,衛三團試驗,效益按貢獻分配。”
“閉環狀態下的合作會源源不斷地推動技術的進步、思路的拓展,以及戰力的提升。”
“可你才是合作的關鍵。”
王小琴點了點他,提醒道:“去年最后一個季度紅星廠給了衛三團四十三萬元的補貼,你知道這在衛戍區引起了多大的反響嗎?”
“其他團長在三支工作中恨不得掘地三尺,找出像你這樣專業的經濟人才。”
她點了點餐盤說道:“誰都想吃饅頭,誰都想菜里有油、有肉,誰都想進步。”
“四十三萬元在你們這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衛三團,在衛戍區,這筆巨款已經能解決很多、很大的問題和麻煩了。”
“所以我退一步,你來了嘛。”
李學武微微一笑,并沒有把這份功勞看得太重,而是強調了王小琴的現在。
“有你在,三方合作,以及更多的合作都能繼續進行,包括山上的其他項目。”
“你不說這個我還忘了。”
王小琴嘆了口氣,道:“樹大招風,墾區項目得到了上面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你知道現在衛戍其他單位都有了怨,說衛三團發展的好,就是借了墾區的利,最好也能在衛三團墾區的基礎上,給他們建立墾區的機會。”
“有錢他們就開唄,確實很有利。”
李學武笑了笑,說道:“這是好事,有什么好惋惜的,就算沒了墾區……”
“墾區必須有!”
王小琴認真地強調道:“有了墾區,才有了訓練支撐,更進一步才能穩固試驗條件的基礎,這是三方合作的根基。”
“未來呢?不考慮這個?”
李學武吃的快,放下筷子看著她說道:“衛三團在改變,在進步,總有成長的一天,墾區的作用也會發生改變的。”
“你早就預料到了,對吧?”
王小琴對他的話并沒有感到驚訝,點點頭,說道:“原來你志不在此的原因是這個。”
“我的想法不重要。”
李學武沒有做出正面回答,而是強調道:“時移世易,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最優解。”
“故步自封絕對不是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手段,困難帶來的不僅僅是問題。”
他看著王小琴認真地說道:“還有機遇。”
“那你為什么不留在衛三團呢?”
王小琴瞥了他一眼,說道:“我相信憑借你的能力,一樣混的風生水起。”
“限制太多,不甘心唄。”
李學武沒在意地笑了笑,點了點桌子,說道:“還是說說你吧,今天同蘇副主任談的怎么樣?”
“我說實話啊——”王小琴抬起頭看了他一眼,這才講道:“人其實挺好的。”
“我問的是工作,不是他的人品,”李學武好笑地揶揄道:“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相親去了呢。”
“相親就算了吧,我相不中那樣的。”
王小琴恰似正經地講道:“如果作為主管領導來講,他應該是合格且優秀的。”
“哦,評價這么高啊——”
李學武沒意外地點點頭,說道:“看來你們談的很愉快,有了初步的默契了?”
“恰恰相反——”王小琴放下筷子,淡淡地說道:“我給他的印象應該不咋地。”
“關于三支工作以及安全保衛工作,我的工作思路和態度,并不符合他的要求。”
“你都把我繞糊涂了。”
李學武搖頭苦笑道:“看來上午我沒在家是對的,否則哪有這么精彩的見面啊。”
“你說精彩就精彩吧。”
王小琴喝了碗里的湯,自己也笑了起來,道:“你走之前最好幫我把工作思路捋順了,否則我不保證惹出什么禍事來。”
“放心大膽地干——”
李學武沒在意地點點頭,笑著說道:“我都走了,哪里還會在乎你干了什么。”
“你真這樣想就好了。”
王小琴掏出兜里的煙盒左右看了看,又收了回去,道:“這里不讓抽煙?”
“去我辦公室抽吧。”
李學武點點頭,說道:“規矩有點多,慢慢你就會適應了,其實這里挺好的。”
“算了,我得回去了。”
王小琴搖了搖頭,講道:“今天就是來轉轉的,算是打個前站,往后經常來的。”
“有問題可以同于德才商量,他還是可以信任的,至于其他人……”
李學武想了想,說道:“我相信你的能力,邰俊才不用考慮,是京一廠的。”
“周澤川是蘇副主任要來的,以前在紅星廠跟隨調查組工作過一段時間。”
“不用這么謹慎吧?”
王小琴站起身,端著餐盤邊往洗手池走,邊說道:“你不還在廠里上班嗎?”
“人家會說我戀棧不去的!”
李學武帶著她洗了手里的餐盤,笑著說道:“到時候為了方便你開展工作,咱們還是少接觸的好。”
“難道你不是嗎?”
王小琴好笑地瞥了他一眼,說道:“完全就是掩耳盜鈴,我可不愿意陪你演戲。”
“不過我給你保證。”
在出門口,過了大廳準備上車的時候,她認真地表態道:“接手時什么態勢,還給你的時候依舊是什么態勢,只多不少。”
——
如果說蘇維德給王小琴的印象是老謀深算,工于心計的話。
那張勁松給李學武的
一朵帶刺的玫瑰
這話后世看來有點可笑,自主生產還能仿造?
可在這個時候,能仿造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紅星廠可沒覺得仿造有什么丟人的。
“機加工廠拿出生產標準了?”
李學武掐著電話問道:“他們的目標可不是仿造一條生產線啊。”
“還有上升的空間,也需要一些時間,”董文學倒是很豁達,笑呵呵地講道:“生產工作本就是一種磨合的過程嘛。”
“聽子洪同志講,不會耽誤技術設備輸出項目的,包括供應鏈系統的搭建。”
他很是自信地講道:“客車廠的投入運營,也標志著咱們廠能夠提供流水線標準化生產設備的解決方案嘛。”
“您有信心我就有信心。”
李學武并沒有再強調這些,董文學手里有工業發展大綱,不需要他特別的提醒。
“產能如何?特種車輛的輔助生產達標了嗎?”
“我看是沒有問題的。”
董文學在電話里講道:“目前宏運客車日產110臺左右。”
“如果技術熟練后,應該還能有所提升。”
“特種車輛的輔助生產也沒有問題,還是在于標準化的問題。”
他通報道:“宏海的產量不高,一個月能有十臺左右吧,還是體型過大的緣故。”
“鴻途就更低了,受工藝所限,一個月能有三臺啊,差不多就是這樣。”
宏運是面包車,7人座;宏海是大型客車,45人座;鴻途是訂制車,12人座。
宏運的銷售必然是最廣泛的,在目前國內的汽車銷售市場上還缺少一定的對手。
幾十人以上的客車有,二十人左右的小巴車也有,但高于212吉普車的人數少有。
7人座的宏運算是填補了市場上的這一空白,尤其是流水線生產作業的情況下。
212吉普車對于有些單位來說還是太高級了,乘用人數少,單價高,油耗高。
如果有一款乘用人數更多的,適合外勤作業的車輛,那絕對是采購的首選了。
宏海不用說了,全套學習和參照國外進口的技術,投入到市場上是有很多競爭對手的。
在沒有大面積使用流水線作業的情況下,產能有限,只能作為技術積累來發展。
不過月產10臺,年產120臺的產能也很能打了,并不是所有城市和企業都有購買大型客車的需要,這算是一種公共資源了。
“宏海改60人座,廠里先訂三十臺。”
李學武直接從董文學這里下了訂單,笑著說道:“明天我去津門再推銷推銷。”
“行啊,有你就不愁銷量了。”
董文學也開起了玩笑,道:“最好在津門大開利市,把全年的訂單都簽出去。”
“哎!不是沒有可能啊!”
李學武笑著講道:“紅星聯合學校采購的校車就夠你們忙活一陣的了。”
“再加上我剛剛說的三十臺,新訂單怎么也得七八月份了吧?”
他想了想,說道:“我給二汽打個電話,請他們也過去參觀參觀。”
“別投了錢,干了事-->>,卻看不著成果嘛。”
——
都說小白臉沒有好心眼。
其實長得吶也沒有好心眼,李學武同董文學提到了京城二汽,心里是癟著壞呢。
當初要做客車項目的時候,李學武就勾搭對方投了三百多萬,還是在鋼城建的廠。
這也是聯合工業的一個重點項目,是新組建的紅星汽車的一個重要分廠。
吉普車和轎車共用一條生產線,客車單列了一條生產線,也是為了以后做準備。
宏運客車在市場上的表現尚且未知,但李學武給這條生產線留出了搭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