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挑了挑眉毛,笑著說道:“您應該是看到財務處提交的報告了吧?”
“目前的教育資源足夠招收更多的學生,未來還會有學生申請入學的。”
他倒是沒有意外老李的小氣本色,剛說完教育,這會兒又談錢了。
很正常,沒有錢談什么教育。
紅星廠投資了這么多,再沒有更多的財務資源往這方面投入了。
(請)
問問怎么了?
老李自然是希望教育體系越來越好,但也不希望越投越多。
“學費是辦學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來源。”
李學武提醒老李道:“校企合作應該會在未來三年內實現,教材和教輔的推廣、銷售也能帶來一些利潤……”
“我不求紅星廠能在辦學中賺錢啊,”李懷德張了張手掌,笑著對李學武說道:“我也不求三年內實現自負盈虧。”
“五年,只要五年內實現自負盈虧,進入到你說的那種良性循化發展模式,我就很知足了。”
“那絕對沒有問題,我給您保證。”
李學武笑著說道:“教育辦學其實是一個虹吸的過程。”
“也就是說,教學環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教學成績也就越好!”
他解釋道:“教學成績越好,學生的家長越追逐學校,把孩子送進學校。”
“只要充分地保證生源,紅星聯合學校對外輸出上是能實現盈利的。”
他拍了拍老李的膝蓋,提醒道:“三年后,紅星廠招工剩下的畢業生,都將是聯合工業單位爭奪的工業人才。”
“您說,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這么輕松的就給他們嗎?”
“哈哈哈——”
——
“赴日考察團回報,飛行器生產線拆改裝工程進展順利,”孔曉博匯報道:“考察團隊成員已經融入到了工程團隊當中。”
“嗯,技術層面上你更了解一些。”
李學武靠坐在椅子上,點了點孔曉博問道:“就傳回來的資料和掌握的情況,你估計他們能不能充分掌握這些技術?”
“當然了,寬泛地說就可以。”
他攤了攤手,道:“我確實不懂技術,更沒有你們專業的眼光和認知。”
“所以,只需要告訴我結果和結論就行,”他指了指頭頂道:“我是要匯報給領導聽的,必須讓他明白考察團的工作做到哪一步了,有什么結果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原701項目組主任,現紅星廠技術處副處長孔曉博想了想,回答道:“任何成熟且被應用于生產的技術都是有壁壘的。”
“飛行器從設計到生產,一路都是需要高尖端技術和人才來支撐的。”
他看著李學武說道:“評估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技術和人才儲備能力,應該是能夠滿足基礎生產工作的。”
“也就是缺乏獨立完成復雜生產工作,缺失處理特殊生產情況的能力?”
李學武微微皺眉道:“你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孔曉博面色為難地說道:“考察團隊需要在半年的時間內完全了解生產線的全部技術,這本身就是一種難題。”
“而要熟悉并能了解生產線所有技術應用,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認真地看著李學武解釋道:“這不是出售方的問題,也不是考察團的問題。”
“技術和能力都需要時間來消化和積累,希望您能跟領導解釋,我們需要一些時間。”
“我明白了,技術和時間上的矛盾對吧?”
李學武想了想,問道:“如果單純地堆疊技術人員,能否縮短這種時間?”
“當然能,但越是到最后,這種影響因子就會越小。”
孔曉博看了一眼身邊的夏中全,他知道紅星廠的技術工作都歸對方管。
如果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和政策傾斜,李學武一定會聽對方的意見。
但他也是技術處的負責人,花錢和辦事是很矛盾的,是需要負責任的。
錢花多了,事沒辦好,再想要錢就難了。
紅星廠誰不知道李主任最特么摳了,經費審批如果過不去李副主任這一關,那到李主任那里徹底完犢子了。
“你跟夏總商量一下,拿出個人才應用和培養方案。”
李學武揉了揉額頭,看向兩人說道:“我不管你們怎么搞,明年生產線安裝,年底生產時必須實現自主管理。”
“我不允許紅星廠的生產車間由小鬼咂來指手畫腳,廠領導也不會允許。”
他敲了敲桌面,強調道:“一年多的時間,足夠你們準備和吃進技術了吧?”
“實現生產的。
歐耶,終于顛倒過來了,恢復以前的更新節奏,押一天,這樣有事情我就不用請假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