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節目導演稱對手火爆是因為新鮮感。嗯,就像學渣總說學霸考第一是因為運氣好,而不是承認自己沒努力。這種阿q精神,值得學習。”
美食博主“吃瓜不吐葡萄皮”則調侃道:
“剛吃了個新品種的瓜,特別甜,特別爆!有人說這瓜是因為新鮮才甜,過幾天就不甜了。我尋思著,這瓜從種子到培育都透著一股‘我想贏’的勁兒,能不甜嗎?”
一時間,林正的“新鮮感論”成了全網的笑柄。
樂也接受了一家主流媒體的簡短采訪。
采訪地點就在企鵝視頻的一間小型會客室,徐樂穿著簡單的休閑裝,神態輕松,看不出絲毫因為節目爆火而帶來的驕矜。
記者將話筒遞向徐樂,臉上帶著明顯的敬佩。
“徐總,恭喜《華夏好聲音》取得如此輝煌的開門紅。請問您對于林正導演認為《好聲音》的成功主要源于‘新鮮感’的說法,有什么回應嗎?”
徐樂聞,只是淡淡一笑,眼神平靜無波。
“我不在乎他怎么說。”
他的聲音清晰而沉穩,透著一股強大的自信。
“我的精力,只會放在如何把《華夏好聲音》這個節目做得更好,如何給觀眾呈現更精彩的音樂舞臺。”
“至于其他的,與我無關。”
這番回應,簡潔,卻擲地有聲。
沒有反駁,沒有嘲諷,甚至沒有提及對方的名字,卻將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展現得淋漓盡致。
網絡上,徐樂的這番話迅速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
“格局!什么叫格局!徐樂這就叫格局!”
“高下立判!林正還在那兒酸葡萄,徐樂已經著眼于未來了!”
“‘我不在乎他怎么說,我只想做好節目。’這句話太圈粉了!路轉粉!”
“徐樂真的太穩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難怪能做出這么牛的節目!”
“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專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在口水仗上浪費時間。”
“對比太強烈了,一個氣急敗壞,一個云淡風輕。林正輸得不冤!”
“林正連給樂神提鞋都不配。”
“林正惹誰不好,非要惹樂神。”
“樂神這采訪有水平。”
“喜歡看樂神的采訪。”
網友們將徐樂和林正的采訪片段剪輯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邊是林正略顯勉強的辯解與預測,一邊是徐樂從容淡定的專注與自信。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之人。”
“樂神太有格局了。”
“林正就是一個小丑。”
“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挑釁樂神?”
“有些人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呀。”
“現在看來,星途天籟第一季的成功就要歸功于樂神。”
“是啊,星途天籟第一季要是沒有樂神,也就是一檔普通的節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