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關于《華夏好聲音》首播破一點五億播放量的消息,如同病毒般擴散。
好聲音首播破億
好聲音數據炸裂
徐樂又創造了奇跡
“一點五億?!我滴個親娘舅姥爺!這是什么逆天的數據?”
“我早就說過!《好聲音》肯定會爆!但誰能想到它能爆得這么徹底,這么不講道理!”
“徐樂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簡直是真理,誰贊成,誰反對?”
“那些開播前上躥下跳,各種唱衰的黑子呢?怎么不出來繼續叫囂了?臉蛋子疼不疼啊?”
“這數據,簡直是把某些打著音樂幌子,實則粗制濫造的節目,按在滾燙的地面上反復摩擦!”
“太期待《好聲音》后續的導師搶人大戰了!華語樂壇,因為徐樂,未來可期!”
評論區里,類似的論如同潮水般涌現,每一條都代表著一份對《華夏好聲音》的認可,對徐樂的驚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群嘲的《星途天籟》第二季。
其第一期的最終播放量,堪堪過五千萬,這個數字在《好聲音》的恐怖數據面前,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網絡上對《星途天籟》節目組,尤其是其對林正的嘲諷,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五千多萬?哈哈,連《好聲音》的零頭都不到,林導這是要做慈善嗎?”
“事實證明,沒有了徐樂,《星途天籟》什么也不是!”
“林正之前還那么自信滿滿,現在臉都被抽腫了吧?”
“《星途天籟》第一季的成功就是因為徐樂。”
翌日。
在一間略顯擁擠的采訪間內,林正臉色有些憔悴,眼下帶著淡淡的黑眼圈,面對著記者遞過來的話筒,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記者的問題十分尖銳。
“林導,對于《華夏好聲音》首播取得的驚人成績,您有什么看法?這是否會對《星途天籟》第二季造成沖擊?”
林正清了清嗓子,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
“《好聲音》的火爆,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因為一種模式上的新鮮感。”
他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
“觀眾們對于這種‘盲選’、‘導師轉身’的模式感到好奇,所以初期數據會比較高。”
“但是,這種新鮮感是會逐漸褪去的。”
“當觀眾們熟悉了這種模式之后,他們最終關注的,還是音樂本身的質量,以及節目的深度。”
林正的語氣帶著一種刻意的平靜,試圖展現自己的專業與淡定。
“而《星途天籟》第二季,我們堅持做高品質的音樂,我們有深厚的底蘊,我相信我們的節目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這番話一出,網絡上瞬間炸開了鍋。
“嘴硬!太嘴硬了!輸了就是輸了,找什么新鮮感的借口?”
“林導這意思是,《好聲音》火不了多久唄?我怎么覺得他是在酸呢?”
“還時間的考驗?第一期就被人家碾壓成渣了,還談什么以后?”
“笑死我了,新鮮感?人家《好聲音》的選手質量,導師陣容,哪一個不比你《星途天籟》強?”
許多網絡大v也紛紛下場,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諷刺林正。
知名樂評人“毒舌樂評”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