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對于大明的重要性是不而喻的,伊犁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北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科古爾琴山、婆羅科努山;南有東北――西南走向的哈爾克他烏山和那拉提山;中部還有烏孫山、阿吾拉勒山等橫亙,使得伊犁河谷成為整個西域最濕潤的地方。
夏季豐富的降水和春季天山融雪使伊犁河谷不僅水源豐富,而且豐水時間很長。在伊犁河谷的平原地帶,河流兩岸平整的沖積平原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要是能夠控制伊犁河谷并且在此地屯墾的話就能夠解決西域駐軍的糧食問題,同時從伊犁河谷出發,可以直接南下,消滅西域南部的這些政權,將和田、喀什等地收入大明囊中,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對于大明來說自然是極為重要的。
同時朱載j在和吳兌、李成梁等人商量之后也都認為,對于衛拉特四部,大明和他們是必有一戰的,如果大明不把他們打服的話,對于日后大明在西域的管理也是極為不便的,所以必須要和衛拉特部在西域打一場,讓他們明白大明官軍的實力,才能夠保證西域的穩定,同時使得大明的軍威震懾西域,這點是非常之重要的,在朱載j的密旨到了輪臺之后,李成梁當即率兵前往瑪納斯,整頓兵馬,兵鋒直指伊犁河谷。
而衛拉特部在得知官軍開始集結之后,也開始商量起對策來了,對于他們來說,這次官軍的大舉進攻無疑是對他們的極大挑釁,他們認為衛拉特四部加起來十萬之眾,官軍太看不起他們,李成梁、麻貴等人在瑪納斯不過五萬人,而官軍的尖哨開始繼續向西查探,有窺伺烏蘇等地的想法。
烏蘇原本為和碩特部落之領地,蒙古語“庫爾喀拉烏蘇”,為“雪地黑水”之意。官軍一旦跨過烏蘇,伊犁河谷就暴露在官軍的兵鋒之下了,擋在官軍面前的就只有精河了,所以對于官軍的這個舉動,衛拉特四部是極為重視的,不僅僅是和碩特部的住牧地問題,更加重要的是準噶爾部的住牧地也不安全了,這點他們是很清楚的,所以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等部準備組成聯軍對抗官軍。
而朱載j也在進行著外交上的斡旋,朱載j這次的主要對象是喀爾喀部,大明和喀爾喀部其實是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的,由于喀爾喀部居住在漠北,和大明確實是沒有什么直接的交往,但是在俺答封貢之后,很多大明的物資通過土默特部被販賣到喀爾喀部,而現在喀爾喀部的首領阿巴岱汗則是一個篤信格魯派的人,在其倡導下,佛教迅速在外喀爾喀傳播。這點對于大明來說是很有利的。
朱載j通過順義王和大寶法王聯絡喀爾喀部,對喀爾喀部予以招撫,希望喀爾喀部成為大明北部邊疆的藩籬,這點是非常之重要的,土默特部和喀爾喀部的關系是相對比較密切的,因為他們同出于韃靼部,韃靼在大致上等于漠南蒙古加上漠北蒙古,是蒙古核心勢力所在,絕對信仰成吉思汗,絕對響應黃金家族統治,也是歷史上“北元”的真正勢力范圍,中興之主達延汗、與明修睦的俺答汗包括現在在京師的圖們汗都是韃靼出身,這些首領之間都是親戚,如順義王和阿巴岱汗就都是達延汗的子孫,再加上阿巴岱汗現在也信奉格魯派,朱載j認為至少是可以接觸的,同時喀爾喀部和衛拉特之間的關系也很密切,通過喀爾喀部對衛拉特部加以制衡,也是一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