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勛臣們行禮之后,朱載j問道:“諸位賦閑多日,可還能夠為國效力啊?”
這可是難得獲得差遣的機會,這些勛臣們當然不會放過,紛紛向朱載j表達忠誠,朱載j說道:“卿等就是與國同休的勛臣,朕從不懷疑卿等的忠誠,但是忠不忠,還是要在事上見的。”
在簡短的召見了這些勛臣們之后,朱載j就下達了上諭,崇安侯譚國佐升南京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加南京守備,總督南京京營,其余的各位勛臣,也都安排到了在京營之中的帶俸,雖然沒有安排他們直接掌兵,但是一旦經過考驗,朱載j肯定會將他們轉正的,這點他們也是很清楚的。
而在朝廷之上還在為了到底征不征收工商稅而爭論不休,但是整個大明北方的軍隊已經開始集結了,而且是在完全越過了兵部的情況下進行了,所以的調動都是依據朱載j的上諭進行了,這些人還在為此事吵嚷不休,但是在首輔張四維的府上,兵部尚書王崇古和首輔張四維這一對甥舅正在書房談話。
張四維對王崇古說道:“陛下的忍耐恐怕已經到了極限了,這些日子就會有結果的,秋操之后,就會見分曉的。”
對于張四維判斷,王崇古也是認可的,他是兵部尚書,這些日子里他仔細查看了朱載j所發布的每一條上諭,得出的結論是很吃驚的,現在的兵部,對于朱載j這個皇帝來說,已經不太重要了,這次朱載j的秋操,實際上是在檢驗朱載j對于軍隊的控制能力。
沒有兵部的命令,甚至沒有內閣的副署,所有的兵馬調動、將官選任,軍儲調撥,完全都是朱載j的上諭,勛臣們和各地的總兵、都司接受朱載j的上諭之后,沒有任何的遲疑,甚至都沒有一個人去詢問下兵部為什么沒有下達命令,在收到了朱載j的上諭之后,就整頓兵馬,向上諭所指定的地點前進,這對于大明前代的幾位皇帝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是太祖、成祖才能夠做到的事情,兵部已經喪失了對于官軍的控制權。
王崇古對張四維說道:“過幾日老夫也上疏乞休了,這本兵,也無甚意思。”
對于王崇古的決定,張四維并不稀奇,其實之前在張四維上任首輔的時候,不少的科道官就已經上疏,認為王崇古不應該再擔任本兵了,舅舅當兵部尚書,外甥當首輔,這在大明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這太危險了,王崇古年歲也大了,所以之前也上疏請辭,但是朱載j沒有準允,現在王崇古已經明白了朱載j的意思,朱載j要調動官軍,根本不需要兵部的配合,有沒有兵部尚書,對于朱載j來說,根本不重要,王崇古看明白了朱載j的意圖,朱載j在檢驗自己對軍隊的掌握能力。
這是朱載j對于這些人無聲的警告,不僅僅是是在炫耀官軍的武力,更是在向這些臣子們展示朱載j對于官軍的控制,可笑他們還在朝廷之上扯什么關市不征,朱載j已經沒有和他們廢話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