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工,這就是你的辦法?”
李亞軍直呼好家伙。
汪天賜苦笑點頭道:“我一猜你就是這個反應,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你想想看,按照正常流程報告申請資金,四機部肯定不會給你們撥款。”
“如果能先以集資的方式籌措一筆錢,不用多,幾十萬就夠了,上級看到你們的魄力和決心,真能夠無動于衷嗎?”
“多了沒了,一百兩萬總是會給的吧。”
“只要你們手里的資金超過百萬,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
汪天賜不動聲色將后續方案傳遞給李亞軍。
先進行改制,然后全廠集資。
此舉不但能讓四機部看到燕京電子管廠破釜沉舟,重新發展的決心和勇氣。
也能讓方林對燕京電子管廠高看一眼。
“李廠長你想想看,得到了夏芯公司口頭允諾,加上四機部給你們撥發的資金,拿這些找到銀行,銀行會不給你們貸款嗎?”
汪天賜慫恿道:“幾個回合下,經費問題不就有著落了嗎。”
“這……”
李亞軍做夢都沒想到。
汪天賜會提出這樣匪夷所思的方案。
什么是集資,李亞軍能夠聽得明白。
就是大伙一塊籌錢。
關鍵是在此之前,國內企業都是國有企業。
凡是國有企業,就沒有出現過資金短缺的問題。
缺少生產資金,企業一份報告打上去,相關部門很快就會把錢落實到位。
一旦電子管廠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改制,一度會受到各方關注。
萬一某些領導認為電子管廠搞資本主義那一套。
上到李亞軍,下到所有經手人,恐怕都要受處分。
聽到李亞軍的擔憂,汪天賜不以為然道:“正因為這件事沒有任何先例可循,是錯還是對,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更要看未來,你們廠的發展情況。”
李亞軍遲疑道:“就沒別的辦法了?”
“你說呢?”
“讓我回去想想吧。”
李亞軍說道。
“這只是我提出的個人建議,如果你覺得不妥,我就當我什么都沒說。”
心知過猶不及,汪天賜放緩語氣。
“如果你們敢邁出這一步,最好盡快行動,夏芯公司不是一家簡單的民營企業,背后站著吳老和多位大領導。”
“如果燕京地界找不到合作企業,方林很可能會聯系吳老,請吳老幫忙聯系外地的半導體企業,到那個時候,黃花可就涼了。”
李亞軍心事重重地點了點頭。
送走李亞軍,汪天賜重新回到方林的辦公室。
方林笑呵呵道:“李廠長的態度怎么樣?”
汪天賜說道:“李亞軍有些實干能力,不過性格猶猶豫豫,瞻前顧后,下定決心說服電子管廠的其他領導,恐怕還要再等一等。”
“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像計算機所的科研專家,天天嚷著現在的日子不好過,真讓他們摔掉鐵飯碗,必然會有無數人望而生畏。”
“不愿意離開舒適的房子,憑本事獲得更加廣闊的空間。”
對于方林的這番見解,汪天賜深以為然。
因為服務公司的特殊情況,汪天賜比他人更先看到經濟大潮帶來的利益和風險。
高風險,代表著高利潤。
在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年代,誰能先一步擁抱市場經濟。
誰就能走在其他人前面。
“安排燕京電子管廠轉制的事情急不得,先說說眼下的事情,計算機服務公司的年輕人,多長時間能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