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離開殷寶文、高凡等人的視線,譚建軍依然是可以耍耍洋買辦的大牌的。作為哈奇集團的代理人,他的工資是由鮑勃發放的。鮑勃給譚建軍定的工資標準是每月500元,這個數目相當于譚建軍此前工資的10倍,比殷寶文的工資還要高出一倍。這樣的工資使譚建軍在小伙伴中間賺夠了風頭。
高凡對譚建軍的存在沒有什么意見,反正維生素廠也沒有什么需要瞞著哈奇集團的秘密,他們要在廠里安插一個觀察員,就由著他們安插好了。
鮑勃此前曾經向高凡說,他是把與滄化科貿的合作當成一個學術課題來研究的,譚建軍就相當于他聘請的實驗員,專門負責幫他搜集論文數據,除此之外不會有其他任何任務。
鮑勃是這樣說的,內心也是這樣想的。在他看來,譚建軍的水平連給高凡拎鞋都不夠,他怎么可能指望譚建軍去參與維生素廠的經營管理呢?
譚建軍的角色就這樣一直保留下來了。到滄化科貿改名為滄海化工,維生素廠合并為生物化學公司的時候,高凡也沒忘了給譚建軍保留一個經理助理的頭銜,反正也不需要自己給他開工資。
除了兩個經營實體之外,滄海化工旗下還有一個非營利的機構,稱為滄海化工實驗基地,職責是從事各種化工新技術的研發。
之所以把這個機構稱為實驗基地,而不是稱為研究所,是因為機構中的科研人員大部分都是外單位的,其中以北大化學系的師生占比最多,其次就是省化工設計院的一些工程師。
按照公司的宣傳資料,化工實驗基地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歡迎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到這個平臺來從事科研活動,滄海化工愿意為這些科研活動提供場地、設備和相應的實驗經費。
所有外來的研究人員需要先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由高凡牽頭的一個專家團隊會對課題進行評估。那些在專家團隊看來沒有價值或者條件暫不具備的項目,會被委婉地拒絕。而有價值同時也有希望取得突破的項目,則能夠獲得基地的資助。
毫無疑問,這種資助不是無償的。在課題研究開始之前,研究人員將被要求與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其中最主要的條款就是規定研究成果的歸屬。
一般情況下,研究人員能夠獲得研究成果的學術署名權,但所產生的專利將視情況或完全歸基地所有,或由研究人員所屬單位與滄海化工基地共同享有。
高凡當然也想擁有一批屬于自己的科研人員,從而把化工基地變成內部的研究所。但在這個年代,要讓一名資深的科研人員放棄體制內的穩定工作,投奔一家民營企業,實在是比登天還難。
北京大學的海青文教授被臨時聘為基地主任,他主持的煤化工項目此前一直都是基地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不過,這個“最大”已經成為過去時了。
在滄海化工集團成立之時,高凡宣布化工實驗基地將啟動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南方重稀土的精煉工藝研究。高凡為這個項目一次性地投入了1000萬元,并且還放出豪,聲稱可以隨時追加投資,上不封頂。
忙忙碌碌中,1985年的高校畢業季來臨了。高凡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迎來了兩位老同學,他們都是化肥廠子弟,與高凡是同一屆的,只是高考上了大專,如今已經畢業。
“高總,我和月月想到滄海化工來上班,你不會拒絕吧?”
說話的是高凡的發小王輝,站在他身邊的是他的女友彭月月。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