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月剛踏入幼兒園,便遭遇病魔侵襲。
在家休養一天后,病情不僅未見好轉,反而發起了高燒,狀況愈發糟糕。
程序趕忙為孩子換好衣服,熟練地系上腰凳,父女倆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后,立刻打車前往醫院。
此時已過下午四點,帝都逐漸進入晚高峰時段,車輛如蝸牛般緩緩前行。
平日里笑容燦爛、眼睛彎彎的小四月,此刻因發熱,小臉變得紅撲撲的,燙得厲害。
難受不已的她,一個勁兒地往爸爸懷里鉆,嘴里還哼哼唧唧個不停。
那一刻,程序滿心都是悔恨與懊惱,抱著孩子的手臂也不自覺地微微顫抖。
他忍不住在心里自責:為什么非要堅持送孩子去托班?為什么非得讓孩子這么早就學會獨立?
他的小寶貝,可是不足月就出生的呀,一來到這個世界就住進了保溫箱,從小就沒吃過母乳,天生抵抗力就弱。
他曾無數次暢想孩子的未來,希望她擁有獨立的人格、豐富的精神世界,具備適應這個時代和社會的能力。
可現在,他只盼著孩子能平平凡凡、健健康康的就好。
然而,世間沒有未卜先知,也沒有后悔藥可吃。
原本半小時的車程,這次足足開了一個半小時。
下車后,程序幾乎是大步沖進了醫院。
這個時間點,只能掛發熱門診。
到了咨詢臺,護士告知,由于時疫尚未完全結束,需要先進行核酸檢測,而做核酸也得排隊。
當棉簽伸進小四月小小的喉嚨時,強烈的恐懼讓她放聲大哭起來,那哭聲揪緊了程序的心,他感覺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一個多小時后,身心俱疲的程序終于坐到了醫生面前。
醫生先是詢問了孩子的基本情況,包括癥狀出現的時間以及病情的變化,程序一一如實作答。
醫生解釋道:“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環境,孩子接觸的人群大幅增多,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就相應提高了。小寶寶的免疫系統還在發育階段,抵抗力遠比不上成年人。此外,分離焦慮會導致孩子情緒緊張,進而影響免疫系統。”
這些話,程序在書本上都看到過,可當真實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感受截然不同。
醫生讓小寶寶張開嘴巴,檢查發現喉嚨已經紅腫,聽診肺部也有陰影,各項指標都不容樂觀。
于是,醫生開了單子,讓去做指血和c反應蛋白檢查。
程序再次經歷煎熬,看著那細細的針尖扎進孩子的手指,他覺得這比扎在自己身上還要痛一百倍。
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候,正在外出差的向箏發來視頻通話請求。
程序想著,向箏還有一天就回來了,現在告訴她孩子生病的事,她也沒辦法立刻趕回來,反而徒增煩惱,便掛斷了電話,還發了條微信:“小四月準備睡了。”
此時,向箏在商務套房里,脫下高跟鞋,光著腳走到玻璃幕窗前。
城市的萬家燈火已悄然亮起,在這個時刻,遠離孩子的媽媽心中滿是思念。
她想著孩子應該還沒睡,便快速打字回復:“接,我就看一眼小四月,不會耽誤她睡覺。你不給我看,我今晚就要失眠了,么么噠我序。”
程序無奈,找了個合適的角度,接通了視頻通話。
畢竟是母女連心,向箏一看到屏幕里小四月紅紅的臉蛋,就察覺到不對勁,而且他們坐的椅子明顯不是家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