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總有開不完的會議、出不完的差、搞不完的活動,即便她已竭盡全力回歸家庭。
程序倒成了那個深居家中的人。
今天,原本三人的晚餐,變成了父女倆的相聚時光。
“四月,今晚我們的晚餐特別豐盛哦,不過媽媽工作太辛苦,不能和我們一起吃。要不這樣,我們給媽媽留一副碗筷,就當媽媽在這兒,然后寶寶把媽媽那份也吃掉,好不好?”
小四月撲閃著卷翹濃密的睫毛,拍了拍自己胖乎乎的小肚子,“四月吃兩份,會變成小胖子啦。”
程序伸出手指,輕輕擦了擦兩歲半女兒臉上的污漬,“怎么會,我們寶寶最可愛了,一點都不胖。”
小四月歪著頭,突然豎起一根手指,“我們叫倩倩阿姨來一起吃,好不好?”
在日常拍攝中,經常是程序出鏡,莊倩幫忙照顧小四月,給她讀繪本、熱輔食,還時不時送她漂亮的小衣服。
小孩子心思單純,誰對她好,她就對誰好。
如今,莊倩儼然已成為小四月的忘年好友。
“四月,倩倩阿姨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和我們一起吃飯。”
小四月“哦”了一聲,大人的話她還不能完全理解,但隱約明白這么做不太合適。
向箏回到家時,正好看到父女倆在餐桌旁吃飯。
桌子中間有流水潺潺,將滿滿六個菜分成兩邊,就像一道溝壑橫亙在人心之間。
“回來了,你吃過了嗎?”
“嗯。”向箏應了一聲,轉向小四月,張開手臂,“寶貝,快讓媽媽看看。”
小四月吃的碗邊都是食物,嘴巴上還沾了一點。
“外賣少吃點,小心三高。”
程序又叮囑了一句,提醒要注意高油、高鹽、高糖。
“沒吃外賣,吃的食堂。”
向箏邊說邊抽出桌上的面巾紙,給小四月擦干凈。
食堂的飯菜比他精心準備的愛心晚餐還好吃?她都快把公司當成家了。
“我想送四月去托班。”
“來,媽媽喂你。”向箏拿過小四月的勺子,遞到她嘴邊。對孩子,她滿心都是虧欠。
“我的,給我。”小四月伸手來搶勺子,兩歲半的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
“你吃的到處都是。”下意識間,這句話音量高了些。
小四月“哇”得扁了扁嘴,哭了起來。
向箏趕忙把孩子從餐椅上抱下來,慌張地安慰,這時就聽到程序略帶冷淡的聲音:“她吃得好好的,向總經理,你對我的提議一直都置若罔聞。”
這句“總經理”三個字,滿是諷刺意味。
“這個問題我們不是討論過了嗎?之前小四月在托班試學的時候過敏,保育員在干嘛?在拍照。他們就想給家長營造出一切安好的假象。可實際呢?我的寶寶還小,我不想她這么早就離開父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