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抄襲的事會是重點嗎?”偵查員問道。
“應該是,至少目前看來這一點符合串聯案子的條件。”凌風說道。
“鄭文杰抄襲獲獎是有傳的,那楊丹呢?她是編輯,好像沒聽說有參加小說大賽啊。”劉易軒不解地問道。
“如果是抄襲,未必他們兩個人都參與,一個人涉嫌抄襲,另一個知情不報,對兇手而,都可以成為行兇的理由,畢竟他們曾經是同學,還在同一個文學社團。”一名中年偵查員說道。
“我們就把工作重心朝鄭文杰和楊丹的命案上轉移。”凌風說道,“目前串聯起鄭文杰和楊丹的就是‘大學同學’這條線,我們馬上圍繞這個方面重新展開調查。”
“那我繼續查一下陳晟。”趙智龍說道。
“趙老,你覺得陳晟有問題?”馬建國問道。
趙智龍靠在椅子上,雙手環抱于胸前,低頭沉默了片刻,說道:“我總感覺當年的調查還是忽略了一些東西,有些太草率下結論了。雖然金泓瀚說的未必完全靠譜,但有一些還是經得起推敲的,何況我查到現在,只有陳晟這個人是唯一與寫作有關的,他的自殺又和當年小丑失蹤的時間很接近。”
“好,我帶人配合您。”馬建國說道。
“嗯,那我們就兵分兩路,這次一定要揭下小丑的面具。”
凌風重重地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神中充滿了炙熱的火焰和久違的自信。還記得我曾把他形容成一只“貓”,一只天生有敏銳直覺和洞察力的“貓”,現在,這只“貓”又回來了,確切的說,應該是從迷茫和混沌中清醒了。
十章初現的曙光
有了新的方向后,凌風、馬建國和趙智龍帶領偵查員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的調查。
凌風在結束了會議后,就第一時間和偵查員趕到了鄭文杰當年就讀的f大學,校方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就在鄭文杰遇害前的幾天,有一名叫許廣澤的報社記者到學校,說是鄭文杰的小說獲獎了,所以想找當年文學社的幾名創辦人,了解一些當年文學社的情況,校方查過對方的證件,沒有問題,之后就通過校友通訊錄找到了幾個人現在的聯系方式和地址。
當年的創辦人總共有六人,除了已經遇害的鄭文杰和楊丹,還有四人,凌風立刻讓偵查員與四人取得聯系,調查的同時在暗中對他們進行保護,以防小丑再次作案。
之后根據校方提供的資料,凌風立刻帶著偵查員趕往許廣澤所在的報社。
“真的是采訪?鄭文杰獲的獎的分量應該還不值得出動報社記者吧。”
凌風在心里反問自己,不過他覺得小丑絕不會輕易暴露自己,許廣澤是小丑的可能性不大,但他的出現又太巧合了,查的資料也過于敏感,更何況為了這點事也犯不著采訪當年的文學社。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