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部分藝術加工,沈棠、顧池和祈善各有各的想法。祈善覺得顧池將自己塑造太弱雞了,自己是那種隔三差五戰損等人撿走的?他可是西北境內有名的毒瘤惡謀啊!
動不動吐血紅眼幾個意思?
祈善自己看了都想抖一地雞皮疙瘩。
呵呵,嫌棄啊?筆給你,你自己來寫。顧某倒是要看看,你這廝能寫出多好看的花兒來!盡管祈善的篇幅放在最開頭,但顧池將這部分內容放在最后才寫,他怕自己會被祈善的內容惡心到靈氣盡失,看你怎么自夸!
祈善自然沒這個功夫。
總而之,不滿意!
顧池也懶得慣他,直接去找主公論理。
咱們抓住三大核心——美!強!慘!沈棠作為端水大師,選擇中庸之道,在顧池的需求以及祈善的意見之中,找一個平衡點,美貌出眾,實力強大,經歷悲慘!滿足看客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對主角遭遇不幸的深刻同情。吸粉的不二法寶!
顧池:……
沈棠比劃著,試圖讓顧池明白她想要的那種感覺:美麗但脆弱易碎,強大但命運多舛,悲慘但頑強堅韌,仿佛一朵飽受風吹雨打,看似羸弱不堪卻依舊屹立,惹人憐惜同情愛護的小白花。清冷的、破碎的、遇人不淑的、深陷泥淖的貴公子!咱們不用去寫這朵花如何帶毒,只要寫它受欺負。
只看結果,不看起因,懂?
顧池點頭:懂了。
補刀道:主上想要五彩斑斕的黑。
沈棠:……
再補刀道:也許是烏漆嘛黑的白。
顧池心里一萬個不愿意,也只能捏著鼻子、忍著惡心,按照甲方主上的意思,改了又改、修了又修,全程盡心盡力。沒轍,顧池負責內容,祈元良負責人像。自己要是得罪他,他故意收斂功力,不好好畫白大將軍怎么辦?在雙方共同努力之下,成果喜人,可喜可賀。
于是乎,顧池著重寫結果。
半點兒不提祈善前面七個主公的死法,也不提他們一個個身強體壯,遇見祈善之前活蹦亂跳,遇見祈善之后排著隊見閻王。別問,問就是他們咎由自取,是善惡終有報!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看法。
“這位祈中書是不是有些克主?”
沈棠一個眼刀就過去了,只是眾人注意力都在名臣名士傳上面,根本沒注意到她的情緒變化。夏侯御暗中擦著冷汗,努力用正常語調將話圓過來:“命數玄學之說不可信的,那幾個人,哪個不是惡事做盡、死有余辜?不過是趕巧讓此人趕上了,平白擔這樣的惡名。若真克主,他歸順新主之后怎么不克了?十三余年,君臣相得,不曾出事?”
那人聽后,羞慚。
“確實是我口無遮攔了。”
其他人則注意到上面的細節。
“祈元良的新主是個女子?”
“不止,還是逃犯。”
曲國出現能修煉的女性例子逐年增多,他們對此都有耳聞,個別還親眼見過,對此已經完全接受,只是不知道源頭在哪。有人掐指倒推時間:“倘若這些內容都是真的,這位沈君比曲國最早的女性修者還要早得多。”
又有人感慨:“這位祈中書好魄力。”
從沈祈二人初遇來看,祈善并未因為沈君性別而有歧視輕慢,反而在聽到對方剖析陳情心跡之后,意識到二人志同道合,迸發出惺惺相惜的火花。相同場景擱自己身上,他們即便知道沈君潛力,也可能因為對方迥異性別而遲疑。祈元良沒有遲疑,他只看到沈君身上那顆寶貴的赤子之心。君臣美談,誰不羨慕?
嗯,顧池著重點出祈善追隨沈棠是因為后者憂國憂民的胸懷、敢為天下先的氣魄!
一句話夸獎了兩個人。
祈善沒有因為沈棠是女子、是逃犯而嫌棄,十余年來不離不棄,從孝城之戰,輾轉到河尹郡,從河尹郡被迫平調至隴舞郡,再從隴舞郡發兵力抗異族十烏,大勝還沒喘口氣又參加屠龍局,與眾軍閥勢力共同推翻暴政。屠龍局的獲勝也是亂戰的開端,更是康國的立國之戰。細數這一路風風雨雨,祈善堅定跟隨。
不慕權勢,不圖富貴。
沈棠窮得叮當響的時候還倒貼相助、為愛發電,咬緊牙關堅持,只為實現二人的理想。橫看豎看,完完全全就是個有情飲水飽的!如此高風亮節,教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眾人起初覺得這部分有些失真。
功名利祿總要圖點什么吧?
結果人家只圖理想道義。
他們不是很提倡,但著實敬佩。
“這也難怪了,怪不得被辜負七次……”這樣性格不坎坷是不可能的,太多人跌跌撞撞,不是在現實毒打之后放棄愚蠢天真的初心,就是不愿跟污濁同流合污落得個凄慘收場,而祈元良七次重創都沒有放棄,“所幸,結果是好的。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同僚感慨:“明君難得啊。”
有人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眾人紛紛感慨祈善遭遇,也替他最后的成功而歡喜。他如今的榮耀加身完全對得起曾經的坎坷波折。人物正文內容結束,后面還有一頁格式古怪的對話。仔細一看,全部都是其他人對祈善的評價看法以及彼此相遇初印象。
褚曜(字無晦):輕身重義,俠肝義膽。
顧池(字望潮):他?天下誰人不識君。
秦禮(字公肅):初見驚艷,再見交心。
姜勝(字先登):當年初見啊?老夫只覺得他非常面善,說了不少掏心窩子的話。
荀定(字永安):祈中書是我生平所見最善解人意的知己,有幸與他相識于少年。
數下來能有二十幾號人。
不是夸獎他人緣好,就是夸獎他相貌好、氣質佳、能力強,掏心窩子的話一籮筐,仗義行俠、樂善好施,還曾幫助姜勝圓滿文士之道。盡管當時失敗了,但善心可嘉啊。
甚至有同僚想將女兒嫁給他。
只可惜,少年胸懷天下。
天下大家不定,何以小家立錐?
因此,他單身至今。
他的母族兄長看不過去,毅然決然將女兒過繼給他。他善待養女,據說這養女跟他年少時候一個模子刻出來,這孩子也是個熱心腸的,學習醫術,收養棄嬰,數量逾百。
這真是善有善報,祈中書苦盡甘來了。
末尾還有幾段是筆者跟祈善的對話。
對話內容不長,總結一下就是祈善很謙虛,覺得對同僚的贊美受之有愧,當年七位主公給予的迫害和心理陰影已經被主上的信任完全治愈,日后會加倍努力報答主上,效力康國。他平日的愛好就是政務和養貓,愛貓還是他三媒六娉娶的:它名字叫素商。
末尾頁腳是一顆貓貓頭。
夏侯御聽到同僚感慨,隱約有些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