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朝三月份考會試,考完了會考,到了三月中。
考完試,考官們開始改卷,放榜的時間定在四月十五日。
這個時期正值杏花盛開,因此放榜時被稱為“杏榜”。
(明朝的考試后公布成績,安排則不如清朝明確。
從開始考試到完成閱卷大約需要二十幾天的時間,明朝具體的放榜日期,則按照改卷快慢決定的。
明朝的放榜,可能因應各種因素調整放榜日期,不是清朝規定死日期。)
三月會試考完了,要到四月十五才放榜,然后又過幾日,考生們參加四月二十一日的殿試,這是大雍朝的慣例。
考完殿試,改卷,最后在二十五日于太和殿,皇上親自舉行傳臚典禮,頒發名次。
…………
考完會試之后,上榜的考生,還要參加殿試,。
殿試之后,除了一甲前三名,其他進士還要進行一次朝考,也叫廷試。
廷試主要是對進士進行分流的,有的是授庶吉士(非職官,屬于翰林院的短期職位),殿試二甲有一些也授予編修,三甲授予檢討,考完廷試,有的進士沒能考進翰林院,就分到中央或地方州、縣去做官。
…………
會試終于考完了,在賈環考試的這段時間,賈府上下都顯得特別安靜。
這是一個敏感的時候,平時大嗓門的下人,都收起聲音,盡量壓低說話,怕被賈母聽到,訓一頓都是輕的。
賈環考完,回院睡到晚上,醒來之后,晴雯告訴他,賈母宴請吃晚飯。
賈環洗漱完,換了一身衣服過去。
賈母院里幾張桌子擺著冷盤涼菜,和點心,熱菜還沒上。
賈環到了,賈母才叫人開始上熱菜,全家人等他來了才開飯,這是晚輩沒有過的待遇。
賈母笑道:“好了,總算考完了會試,環哥兒,你考得怎么樣?”
賈環想起考鄉試,賈母也問過同樣的問題,道:“老太太,孫兒已經盡力了。”
科舉考試,最難的一關應該是鄉試,從錄取概率就能看得出來。
鄉試是百分之一左右的錄取概率,各省不一樣,相差不會太多。
會試錄取概率就大很多了,大概百分之五的錄取概率,六千考生,取三百人左右。
所以古代,會有考進士,比考舉人容易過關的說法。
賈母道:“好,好,考完試了,環哥兒你也松快松快幾日,還有一個月,才能放榜,環哥兒,要不要下去農莊休息幾日?”
賈環道:“農莊就不去了,等七八月再去,那時候山上的果子熟了,明日,孫兒要去韓王府和刑部走一圈,一個多月來,都在讀書,差事都沒做。”
賈環知道,康元帝不止自己勤勉,還看不慣臣子偷懶,既然考完會試了,就去刑部轉轉,裝個勤奮辦差的樣子,還是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