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草原,梁蕭帶來七千白袍兵開道,沿途接收南遷的零散百姓隊伍,安排人員護送,終于一路來到武朝瑯琊郡的遺址。
梁蕭登高遠眺,滿目瘡痍。
入眼所見,殘垣斷壁!
當年匈奴南下,舊都淪陷,衣冠南渡,瑯琊也迅速失陷。
即便如此,梁蕭的祖輩忠武侯與諸多忠君報國之將士死守徐州,甚至打算反攻瑯琊,奪回大片農田。
那時西秦尚未崛起,匈奴人占據中原大地,與徐州軍隊拉鋸,發現久攻不下,瑯琊甚至有被徐州軍隊收復的風險,因此著實將瑯琊郡夷為平地,摧毀南方大片農田,硬是在北方留了一片足有數百里的緩沖區。
從此,徐州軍隊就算北進也得不到補給,運糧隊又要面對匈奴人的襲擾,最終只能放棄收復北方,據守徐州。
反觀匈奴,憑借數十萬控弦之士,可以隨時威脅徐州北境,并集中兵力攻打下邳、彭城和東海郡,兩路包夾,徐州岌岌可危。
即便如此,武朝的忠勇之士前仆后繼地請戰,死守徐州,只為給國家留下恢復中原的橋頭堡。
直到西秦崛起,橫掃中原,打破了兩國格局。
西秦軍隊從匈奴人手里奪取了中原大片地區,并由拓跋穹御駕親征,最無缺為總指揮,攻取了武朝的徐州。
再后來,西秦意識到以一敵二壓力倍增,便有了最無缺的陽謀,以“歸還”為名向武朝出售徐州,前后換取數百萬兩白銀,并禍水東引,挑動武朝與匈奴繼續敵對……
山腳下,白袍兵的將士們望著瑯琊遺址,悲憤交加,咬牙切齒。
“定要殲滅匈奴豺狼,報仇雪恨!!”
梁蕭身邊的秦平等將校也是義憤填膺,紛紛表態,卻被梁蕭打斷。
“匈奴固然可恨,但咱們作為將帥,要想明白一件事。”
在將校們滿是求知的注視下,梁蕭慷慨陳詞。
“為何,武朝掌握中原大地,統一大江南北,最終會被匈奴人擊潰,而致神州陸沉,生靈涂炭?”
“是那些權貴只知道爭權奪利,黨同伐異,罔顧民生!尤其是世家門閥林立,世家出身的大臣大權在握之后,都只想為自己和家中子弟、門生故吏、親信黨羽安排高官厚祿,只想著世世代代壟斷官職,卻從未想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等到蠻夷入侵,國家土崩瓦解,這群蟲豸衣冠南渡之后,又架空歷代新君,打壓我們這些忠君報國的將門之后!他們搶占了如此之多的資源,非但沒有作為,還魚肉百姓,欺男霸女,甚至比匈奴豺狼更加該死!”
“但你們要記住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一眾將校恍然大悟,如夢初醒,無一不是激憤難平。
“愿為武君掃除蟲豸!!”
梁蕭這才安撫眾將,不復多。
如今他羽翼未豐,暫時選擇性地不談皇室的過錯。
無論是這里,還是“故鄉”,世家門閥流毒之深,已經對后世的影響,足以令人切齒痛恨。
足夠了解門閥、喜愛門閥、有良知,一個正常的現代人不可能同時具備三點。
相比他們帶來的危害,能從門閥之中走出來的賢人實是鳳毛麟角,但他們本身占據了如此之多的資源,保家衛國、濟世救民本就是應該承擔起的責任。
于公于私,他都必須親手終結門閥猖獗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