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童貫聽了,明白高俅是在借此籠絡東京汴梁城中的將門,培養他的軍中勢力。童貫也不可能出反對,平白開罪那些躺在老祖宗功勞薄上混日子的將門子弟。不過,他已經打定主意,要暗中讓程萬里加強攻勢,搶先攻下梁山泊,與高俅推薦的將門子弟爭功。
見眾臣無有異議,道君皇帝宋徽宗準奏,降下圣旨,著樞密院即便差人前往汝寧州,星夜宣取呼延灼。
當日朝罷,高太尉就于帥府,著樞密院撥一員軍官,赍擎
筆趣庫圣旨,前去宣取。當日起行,限時定日,要呼延灼赴京聽令。
太尉童貫回到府中后,也手書幾封密信,星夜送往東平府陽谷縣的程萬里和東平府周邊數州,暗中督促他們盡快進軍。
將門子弟呼延灼祖上是北宋河北開國將領呼延贊,祖籍并州太原,家傳鋼鞭之法,自幼學得一身好武藝,善使長槍和雙鞭,并以其慣用兵器“雙鞭”聞名天下,有萬夫不當之勇。
大宋趙家皇室因為得國不正,害怕軍中將領們依樣畫葫蘆也來一個陳橋驛黃袍加身的兵變,奪了自家的皇權,所以為了防止軍中將領坐大,就杯酒釋兵權,奪了開國眾將的兵權,將他們高官厚祿地養起來。
這些開國將領的后代一代代地傳下來,逐漸形成一個盤根錯節,彼此勾結的將門團體。
將門子弟發展到如今,多數早已退化,去邊關打仗不行,混跡于各地禁軍之中為自家撈好處卻是個個都在行。
當然了,林子大了甚么鳥都有。大宋將門集團中也出了“青面獸”楊志這種奇葩。
楊志那廝本是河東名將楊業的后代子孫,也算是將門之后。那廝托祖上之福,起步并不差,曾任殿帥府制使,年輕時也曾和其它將門子弟一樣在東京汴梁城飛鷹走馬,好不囂張。
怎知其后連遭霉運后,楊志那廝在官場上混不走,最后竟然官越做越小,淪落到去當了強盜。那廝真是大宋將門之恥啊!
與楊家的“青面獸”楊志那個倒霉蛋不同,呼延家的“雙鞭”呼延灼就在禁軍中混得順風順水。m.biqikμ.nět
呼延灼這廝雖有一身好武藝,卻從未去西夏和遼國邊境吃苦受累,流血流汗地拼功名,而是在東京汴梁城的禁軍中隨便混混就混到了東京汴梁城附近的汝寧郡都統制。
楊志與呼延灼同是將門子弟出身,高俅將他們一個逐出禁軍,不予復用,另一個卻舉薦到皇帝那里,要提拔重用,人與人的差距咋個怎么大呢?.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