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身為袁紹之子,在袁家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安危直接關乎袁紹的家族聲譽與未來布局。一旦袁譚遭遇不測,袁紹必將陷入無盡的痛苦與混亂之中,家族內部也可能因此產生巨大的分歧與動蕩。
而顏良,作為袁紹麾下戰功赫赫的猛將,其勇猛之名威震四方。袁紹軍中諸多戰略布局與軍事行動,都依賴顏良這樣的悍將去執行與實現。他就如同袁紹手中的一把利刃,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如今顏良落在李儒手中,袁紹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生怕李儒狗急跳墻,對顏良痛下殺手,從而折損自己的左膀右臂。
在長安的府邸中,李儒與一眾將領圍坐在一起,商討著應對之策。張燕面露擔憂之色,說道:“軍師,袁紹大軍壓境,雖暫時未動,但始終是個心腹大患。我們該如何應對才好?”
李儒微微瞇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緩緩說道:“諸位不必驚慌。袁紹此番派軍前來,更多的是試探與威懾。他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對我們動手。我們只需按兵不動,嚴密監視敵軍動向,同時加強長安城的防御,以不變應萬變。”
魏延點頭稱是,接著說道:“軍師所極是。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袁紹此人,野心勃勃,說不定會想出什么詭計來。”
李儒冷笑一聲,說道:“哼,他若敢耍什么花樣,我定讓他有來無回。袁譚和顏良在我們手中,便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只要他們二人安然無恙,袁紹便不敢輕舉妄動。但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這兩張牌,還需積極籌備,提升長安的防御能力,以防萬一。”
于是,在李儒的指揮下,長安城內外加強了戒備。城墻上增設了許多防御器械,士兵們日夜巡邏,嚴陣以待。工匠們日夜趕工,打造更多的箭矢、石塊等守城武器,同時加固城墻的薄弱之處。后勤人員也忙碌起來,籌備充足的糧草,確保守城將士們的供給。
李儒還安排了各路探子,密切關注袁紹大軍的動向。每一個細節,從士兵的操練情況到營帳的布局變化,都被詳細記錄并及時匯報。城內的百姓們,雖然心中擔憂,但在李儒的安撫與組織下,也逐漸安定下來,紛紛配合官府,為守城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幫忙運送物資,有的為士兵們縫制衣物,整個長安城在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中,等待著局勢的進一步發展。
李儒早在半月之前就收到了馬超的回信。展開信箋,馬超詳細講述著西涼的戰報,字里行間滿是勝利的豪情。整個西涼的異族已被他率軍成功橫掃,如今西涼大地一片安寧,百姓們重歸安穩生活。初讀此信,馬騰與李儒滿心歡喜,臉上不自覺地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李儒的神情逐漸凝重。當看到馬超打算順勢吞并并州的計劃時,他先是微微一愣,隨后笑著輕撫自己那日漸稀疏的胡須,低聲自語:“好啊,大王如今的志向越發遠大了。”可再往下讀,笑容卻從他臉上徹底消失,面色變得愈發沉重。
看到信末尾,馬超表明長安既已無虞,他準備揮師清掃草原,以求一勞永逸。李儒不禁脫口而出:“糊涂呀,如此一來耗費太過巨大!”馬騰在一旁也是滿臉擔憂,結結巴巴地說:“這……這,若是被關東諸侯知曉,往后如何守護?”
李儒深知此事關系重大,強令自己迅速鎮定下來,在心底重新謀劃戰略。首要之事,便是穩住長安局勢,絕不能讓馬超的后續計劃走漏半點風聲。
于是,他一方面對外大張旗鼓地宣揚馬超在西涼的輝煌戰績,營造出西涼勢不可擋、戰無不勝的氛圍。另一方面,他緊急召見同樣收到馬超書信的幾位紅顏知己。這些女子,個個心系馬超,滿心期待著馬超歸來完婚。
李儒面色嚴肅,目光依次掃過眾女,鄭重說道:“諸位姑娘,馬超將軍的行蹤與后續計劃,關系著整個長安乃至西涼的安危。如今局勢復雜,一旦消息走漏,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在此嚴令,你們務必守口如瓶,絕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句。”眾女聽聞,心中雖有不滿,但也深知事情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