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與誠意之間,有不小的區別。周元能感受到掌教李思的誠意,但三位傳法真人卻感受不到。其實,李思的心情周元可以理解,任誰修道數十年,見到的都是公平對待,皆會認為傳法真人公正無私。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突然享受了優待,獲得了傳法真人身上全部的靈寶。那曾經的公正無私,便會立刻化作強烈對比。“祖師啊,我心誠意足、一心求道,為何無緣得蒙恩典。”“掌教真人莫要心傷,此乃機緣所致,非傳法真人認為你心意不誠。”周元勸誡李思之時,心中也有些疑惑。按理來說,李思作為55級的龍虎大將,與三位60級傳法道人之間的差距應該不大,沒理由過分奢求清源道。但現實確是李思異常重視這條道路,愿稱其為師、認其為法。“周將軍你不懂,我非求那幾件法器,我求得是祖師認可。我修清源丹法多年,始終無法完成真丹十煉、脫虛成真。祖師們曾說虛丹成真時、可入真人道,我只差這臨門一腳,卻始終無法越過。”“為此,我為表誠心日日問安、月月供奉,只求三位祖師開口指導。哪曾想,對我他們說機緣若到、妙法自成;對你,卻竭盡所能贈予靈寶。如此明顯的區別對待,讓我如何心平氣和、怎能維持道心。”李思理解錯了誠意的本質,他只是提供了自己的誠意,沒有提供三位傳法真人所需的誠意。但這也不怪他,一般的物品三位傳法真人不可能收,李思手中多半也沒有增加好感的道具。因此別說日日問安了,就算將頭磕破,也不會得到三位傳法真人的垂憐。一如那座瘋魔院般,為癡而癲、耗盡心神,也算獻出了大半條命,但不合格,依然進不得清源道門。人心見凄慘癡癲、恐生憐憫,愿意網開一面。無心卻不會為情所困,公正也罷、無情也罷,皆是與其何因、得見何果。“周將軍,我想拜托你一件事,請你為我問道。問問三位傳法真人,該如何脫虛成真、證得一顆清源真丹,得見金丹真人之道。”“還請掌教寬心,我上山以來得諸位道長愛護,自該有所回報道觀。”面對李思的懇求,周元不好拒絕。他也不認為換自己發問,會得到什么不同的答案。但好感度的增幅,能令狀若頑石的云天星辰為友誼發聲,三位傳法真人自然也不例外。“清源真人,請問真丹十煉如何脫虛成真,除了等待機緣之外,可還有他法。”“道本天成、人心自顯,當是機緣所至、妙法自成,但你既然問道,我也有法教你。一如得魚而忘荃、行物無間,真幻兩忘、道合自然,神證太虛、與天地同其循環。動與天俱,靜與天游,則為真法功成、清源丹現。”“你若實在無法參詳其法,我也可以為你傳渡一縷丹氣,使你得見真丹之效。”清源真人越說周元越感覺不對勁,李思還在一旁聽著吶,光明正大的開小灶是不是不太好。這一刻,周元感受到了友誼的厚重,李思感受到了身份的差距。他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突然伸手拉了一下周元的衣袖。“周將軍幫我一次,若是能成,我愿意將龍虎紫金甲送于你。”“掌教何必如此,莫因癡妄之念,損了清凈道心。”周元本不想繼續求證,但掌教李思好不容易看到前路,說什么也不會輕易放棄。不得已之下,他再次向清源真人發問。“清源真人,可否渡給這位道兄一縷丹氣,他求道之心甚堅,欲見真丹之效,以破迷障。”周元說話時李思面色激動,仿佛看到了丹道真容、成道之機。“機緣未到、不可強求,機緣若到、妙法自成。”事實證明周元的友誼只能回饋自身,清源真人不會幫助朋友的朋友。此刻,他終于坐實了何為區別對待,何為特殊待遇。再看李思已呆若木雞,整個人混混沌沌,好似受了什么沉重打擊。“我們不一樣,我們怎么才能一樣,何為道、何為真丹。難道我等資質平庸只能走虛丹道,唯有你是真丹道種、丹法自成。”這一刻,李思感覺自己的道心要破碎了,再待下去怕是會癡妄迷心、生出怨念。若是那樣的話,他就求不了道,成不真丹妙法了。“掌教莫急,三位傳法真人畢竟靈智不足,難以發覺你的求道之心。他們不傳你丹氣我來傳,只要掌教不嫌我丹術不精便好。”“此話當真?”“自然如此,掌教引我入道門,我也愿助掌教成丹道。”周元的話使李思猛然反應了過來。對啊,大道并非無望,周元聰慧仁德,向其求道不比找這三位傳法真人好多了。傳法真人八成不理他,周元十成愿意教他,如此看來,周元才是他的成道之師。為此,李思深吸一口氣后,異常恭敬的向周元行了一禮。“法無前后、達者為先,李思見過周師,還請老師引渡學生。”“掌教不可如此,快快請起,我學識淺薄當不得師名,愿為掌教之友,互通有無、相互指導。”“也好,我于道門有幾分名聲,若執意承師徒之恩,恐怕于你求道不利。今后你我便互為道友,我向你求道,當尊你為道兄。”周元連道兄的身份都不愿接受,奈何李思心意已定,說什么也不再更改。所以成了周元稱他為道兄,他稱周元為道兄的平輩之局,如此兩人誰也沒有吃虧。“道兄準備如何傳我丹氣,若是等的年歲過多,我之余壽恐怕會撐不住。”“掌教想差了,我修成真丹之氣不知要等多少年,求道豈有苦等之理。我準備入門清源丹法后,便讓傳法真人為我傳渡真丹之氣。如此我再傳渡于你,豈不憑空節省了多年時間。”“大善,道兄果真聰慧,我這便傳道兄清源丹法,助道兄早日學會調度丹氣。”“不必如此,我入觀后,傳法真人便傳了我三法八術。”“······,道兄是大德之士,祖師如此做定有深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