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并沒有過多追問科學的意思,但是對于“陸遜”所說的判斷風向的知識,它記在了心里。
他打算等周瑜、程普等人來了再做定奪。
這些人資歷較老,常年在江上作戰,想來是對風向、水文等方面頗有經驗。
若是他們二人也都說會有東南風……
孫權思索片刻,隨后復又看向“陸遜”,問道:
“伯,依你看,若是不刮東南風,我們又該如何破曹呢?”
“陸遜”稍作猶豫,隨后道:
“主公可還記得我遜先前說過的蔡、張二人?”
“其二人本就是被迫降曹,也許其本人或無有二心,但以曹操的性格,必然心存疑慮。”
“此時,若能得蔡、張二人平日手書為范,遜可仿其筆意,炮制一封二人與江東舊部密謀反正之信,信中暗藏唯有曹軍高層方知之調度細節,再由一‘恰當’之人,‘無意間’送至曹操面前……屆時,由不得曹操不信,如此,則此二人頭,旦夕可致!”
李逍在說這話時,內心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畢竟這是日后周瑜提出來的計策。
但,“陸遜”的臉上卻并沒有表現出分毫,不僅臉不紅心不跳,還掛著一絲從容的笑意。
孫權聞,眼中劃過一絲精光,隨后面帶微笑,拍了拍魯迅的肩膀:
“伯果真大才,若真能成此計,去此二人,如斷曹操一臂!只是,何人可為使者?”
“陸遜”微微躬身,道;
“江東才俊,能善辯者眾。然此行兇險,非膽大心細之人不可為,或可問計于子敬先生,其人沉穩,識人甚明。”
接著,李逍又將自已執導的火攻所需的準備、如何利用東南風、幾時行動、以及后續追擊曹操敗退之軍的路線全部在黏土沙盤上一一摸排。
其謀劃之縝密,對細節把握之精準,讓孫權嘆為觀止,心中最后一絲疑慮盡去。
“天賜伯于孤也!”
孫權激動地握住“陸遜”的手,“有卿此二策,破曹必矣!然,此計干系甚大,需絕對密謀,徐徐圖之。今日堂上之,已顯汝才。擢升之事,孤心中有數。眼下,汝尚未有軍功,先仍以令史身份行走,密籌此事。一應所需,可向子敬稟報,使其代為傳達。”
“遜,定不負主公重托。”李逍躬身領命。
到了這里,他的整個謀劃就完成一大半了,只要后續跟進不出現問題,他有信心,能拿到最頂級的獎勵!
要知道,原本的陸遜在這場戰役中根本沒有任何畫面。
但是他的存在,使得陸遜成為了近乎第一功臣!
這樣一來,哪怕沒有什么好的技能,單單經驗也能給不少!
李逍可是聽說過,若是能在秘境中取得sss的評價,一下就是一個億的經驗值!足夠他升到57級一半有余。
心潮澎湃的同時,“陸遜”的臉上仍舊是一副謙遜、從容,悄然返回宴席,并沒有什么異樣。
午后再議時,孫權態度已然堅決,誓要聯劉抗曹。
張昭等人仍舊認為不妥,冒死勸諫。
孫權當然不可能把他們殺了,便借口散會,這件事情也就這么放下。
李逍心里卻是十分清楚,這件事情的調子已經定下了。
這位未來的吳大帝是絕對不可能投降的。
之所以沒有一錘定音,是因為他在等一個人。
同樣的,他也想知道近日是否真的會有東南風。
縱使李逍之鑿鑿,可畢竟只是他一面之眼,孫權萬萬是不敢全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