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知兵與否,兵部不是還有李尚書他們嘛?可以慢慢學嘛。”
周應秋這話一出,不只是周士補,就是其他人心里也都犯嘀咕了。
這位吏部尚書是什么意思?
溫體仁和李邦華對視一眼,前者輕咳一聲,朗聲道:“其他同僚可還有人選推薦?”
見周應秋已經下場,翰林院侍讀徐時泰出班倒:“下官舉薦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史可法,出任兵部左侍郎。”
“下官舉薦……”
一連七八名官員站了出來,根本就不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
這時候,溫體仁也發現問題了。
這些被舉薦的人,清一色全都是出自山東布政使司。
而出班說話的,幾乎都和周應秋有些關系。
結合之前自己知道的一些事,電光火石間,溫體仁瞬間就明白了這些人的意思。
緊接著,溫體仁的后背就冒出一身的冷汗,眼神冷冷的看了眼周應秋等人,緩緩開口道:“既然難以達成統一意見,那就名單交于陛下,請陛下圣裁吧。”
這件事,他可不敢拖下去,應該立即秉至御前。
等群臣各自散去后,溫體仁叫住了周應秋,以及其他六部尚書等三品以上官員,直奔乾清宮而去。
西暖閣,朱由檢正在看著手里的奏本,聽到各部尚書和九卿覲見,當即也是眉頭微蹙。
難道一個兵部左侍郎的人選,就這么難以確定嗎?
竟然還引得這么多朝中重臣集體請見。
“宣。”
須臾,眾位大臣就來到了西暖閣。
齊齊見禮后,朱由檢看向了溫體仁。
溫體仁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此次廷推兵部左侍郎,被舉薦之人,皆是出自山東布政使司,臣等不敢擅專,還請陛下圣裁。”
聽到這句話,朱由檢的神情一怔。
“全都出自山東布政使司是什么意思?”
周應秋看了眼溫體仁,開門見山道:“陛下,崇禎元年的進士,當初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全都被安置在了山東,如今四年過去,山東局勢已經徹底的安穩下來,臣以為當將這些人全部打散,重新安置。”
朱由檢聞,也是聳然一驚。
目光下意識的看向了溫體仁。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崇禎元年的主考就是這位內閣首輔。
按照當下的傳統,溫體仁就是這些人的座師,是他們在朝中的靠山。
師生情誼,同窗之宜,在這個時代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許多人就是憑借這些關系,勾連在了一起,一如當初的袁崇煥和韓爌。
溫體仁被朱由檢盯著,心里也是緊張不已。
但他又有口難辯,誰讓他真的和這些人,時常有書信往來呢?
朱由檢深深得看了他一眼,轉頭對周應秋問道:“周卿,這些人可有什么出格的舉動?”
周應秋倒也沒有添油加醋,實秉奏道:“回陛下,尚未發現有不法事,但臣以為不可不防。”
其他人也都齊齊躬身道:“臣等附議。”
朱由檢微微頷首,若有所思道:“諸卿回去后,都給朕上一道奏本,看看此事該如何處置。”
“臣等遵旨。”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