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心動了。
這位承天帝不得不心動。
身為大明開國帝王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從降生那一刻起,就北地著莫大責任。
而洪武王朝從建立之后,便一路高歌猛進,不但徹底覆滅了北元,而且還將東海給收入囊中,此外便是成功降服了草原部落,將這些草原人給治理得服服帖帖的,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的草原邊患。
洪武大帝的文治武功,足以進入歷代帝王前三。
而身為他的繼承人,朱標此刻當然壓力山大。
拋開文治不談,武功方面,朱標幾乎沒有,除非對西域用兵。
所以,聽完李祺的提議,承天帝朱標陷入沉思。
這一決策,關乎草原百年安穩,更關乎大明萬世基業。良久,他緩緩開口:“此議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
“文和,你仔細說說你的想法,群臣詳議。”
李祺躬身領命。
“陛下,澳洲幅員遼闊,足與大明相埒;美洲、非洲沃野千里,草場豐美。加之亞歐大陸西境廣袤無垠,若能開疆拓土,大明版圖將前所未有的宏大!”
朱標抬手示意,打斷了李祺的陳詞:“文和,道理朕都懂,但是海外移民之事需審慎斟酌。若任其繁衍百年,恐成尾大不掉之勢,重蹈藩鎮割據覆轍。”
說到底,朱標還是擔心大幅度海外移民,會導致大明外強中干,中央朝廷會面臨這一險境。
畢竟現在這些海外藩王,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大明親王,身上都流淌著皇室血液。
朝廷為了大局不遺余力地支持他們,可萬一他們發展起來了,生出不該有的野心,那該如何是好?
李笑著答道:“陛下圣慮深遠,但臣以為此憂大可不必。草原牧民長于騎射,短于舟楫,即便海外人口繁茂,又豈敢跨海來犯?且臣建議移民時將漢人與草原人混編,改變其游牧習性,劃定草場實行定居放牧。假以時日,草原部族與內地百姓無異,既能充實大明邊疆,又可化解北方草原人口壓力。”
兵部尚書卓敬上前附和:“陛下,西域之事可為鏡鑒。我大明雖能輕易平定西域,但欲求長治久安,必須改變當地人口結構。遷移漢人充實邊疆,疏散原住民,此乃固本培元之策。”
都御史練子寧卻面露憂色:“諸位所有理,但草原部族世代游牧于塞北,若強行遷移,恐生激變。萬一逼反,邊境恐將重燃戰火。”
李祺神色從容,侃侃而談:“練大人不必憂慮。經多年經營,草原部族男丁銳減,老弱婦孺居多,豈敢與大明抗衡?況且現在反,總比日后坐大要好處置。再者,海外牧場水草豐美,牛羊繁殖迅速,既能滿足國內肉食需求,又可為紡織業提供大量羊毛。如此利國利民之事,草原部族豈有不從之理?”
朱標撫須沉吟,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成群的牛羊在澳洲草原悠然吃草,大明商隊滿載羊毛返回江南,紡織機聲日夜不停……
“朕聽聞,燕王多次奏請朝廷移民美洲,以鞏固藩籬。卿等以為如何?”朱標目光掃過眾臣。
禮部侍郎陳迪出列奏道:“陛下,美洲地廣人稀,物產豐饒,實乃天賜之地。若能移民實邊,既可充實國力,又可拓展大明聲威。但須注意移民規模,保持海外與內地的實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