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太子府。
李祺正在教導朱雄英,主要就是這女真一族。
朱雄英傾身向前,繡著金線的衣擺掃過案幾,目光死死盯著圖上那片標注著建州左衛的區域。
建州女真分三衛而立,左、中、右各司其職,其中左衛歷來為后世螨清皇帝一脈所掌控。
自猛哥帖木兒起,建州左衛便始終處于愛新覺羅氏的統治之下。這位猛哥帖木兒,全名愛新覺羅·孟特穆,被譽為螨清王朝的創業之祖。
在他擔任建州衛左衛首領時期,尚算忠厚老實,畢竟那時大明朝的統治者是朱氏,他甚至不敢有絲毫逾矩之舉。
然而,隨著他的離世,其子董山接替掌控建州左衛,女真族的野心逐漸顯露。董山先是借口躲避兀狄哈野人而南遷,繼而不斷整合女真各部,壯大自身實力。
為了與叔叔凡察爭奪建州女真的領導權,董山屢次無端侵擾邊境居民。自成化二年始,女真各部頻繁犯邊,至成化三年,海西、建州女真再次闖入鴉鶻關。
明都指揮史鄧佐在雙嶺中遭遇女真人埋伏而戰死,隨后三個月內,連山關亦遭侵犯,女真族劫掠開原、撫順,覬覦鐵嶺、寧遠、廣寧等地。
董山更是玩弄兩面手法,一方面向朝鮮國王請求官職,另一方面請求朝鮮開放互市,以獲取所需的鐵器、鹽巴、糧食等物資。
自成化朝起,女真部落雖名義上仍尊奉大明為主,實則已成一個獨立政權。大明因土木堡之變而軍力衰弱,加之軍權落入文官之手,對武將勛貴進行打壓,故而對女真族長期無力管轄。
直至明朝晚期,建州女真族逐漸實現了對各個女真部落的統一,將這些部落凝聚為一個龐大的聯盟,其勢力隨之急劇膨脹,成為明朝的一大隱患。
李祺對這一態勢洞若觀火,建州女真雖然名義上仍歸屬大明管轄,實則名存實亡。
他們不過定期向大明皇帝奉獻海東青、東珠、人參、虎皮等特產,而該地區的實權已盡數落入建州女真三衛指揮官手中,亦即部落首領的掌控之中。
建州三衛的指揮權自猛哥帖木兒之后便世襲相傳,代代相承,集權于一身,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強大的勢力。
自從大明擊敗草原雄師,將草原納入版圖,標志著大明軍力的崛起。
建州女真因此變得恭順,明白大明的軍力不容小覷,于是選擇低調發展,積極向大明靠攏,以爭取部落成長的時間。
這一策略對他們來說屢試不爽,畢竟遼東地區的人參、貂皮等物產豐富,這些特產一旦運回大明,便價值連城。
因為董山的時候,建州女真非常的器張,劫掠邊民,殺害大明朝廷命官,所以在成化三年的時候,朝廷對建州女真各部進行了一次打擊,史稱“成化犁廷”!
此次打擊令建州女真各部遭受重創,損傷了根本。在妥羅當首領之時,他顯得尤為睿智,選擇領導建州女真各部致力于生產的恢復與發展,堅決抵制對明軍邊民的侵擾,堅持與明朝維持友好的關系。
當時女真各部尚未實現完全統一,大聯盟尚未建立,因此實力有限。然而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待到元氣恢復,他們逐步形成了強大的聯盟,屆時其鋒芒必將再次顯露。
在董山時期,他們便敢于大規模劫掠、屠殺邊民,這充分暴露了女真族的勃勃野心——只要實力允許,他們無所不為。
從一開始,他們便無意過安分守己的生活。
必須承認,大明朝廷對女真部落極為仁慈,尤其是對建州女真。他們原居之地常受兀狄哈野人侵擾,遂向大明請求南遷,得到了允許,安置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