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遞到了乾皇的桌子上,乾皇揉了揉太陽穴,喃喃道,
“多事之秋啊,內憂外患啊。”
他打開了折子,看了起來,而后情不自禁的驚訝了一聲。
“咦?”
眾臣紛紛看去,問道,
“陛下,東南如何?”
乾皇仔細的看完,合上了折子,語氣有些復雜道,
“沿海的倭患,解決了。”
太尉立刻說道,
“哦?這才過去三天,就解決了?看來這倭患也沒有蕭牧之說的那么嚴重嘛,這點小事還要求援,真的是浪費朝廷的精力。”
“太尉胡說什么,這難道不是人家的功勞和功績嗎?人家辛辛苦苦解決了倭患,還要被你嘲諷,這應該賞賜才對。”
“不管怎么說,解決了就是好事,東邊不用管了,我們把目光放在北邊和西邊就行了。”
“陛下,理應賞蕭牧之。”
乾皇擺手,說道,
“倭患,不是被蕭牧之解決的,而是被燕軍解決的。”
“什么?燕軍?”
“燕軍跑到東南了?”
“他們怎么會舍近求遠打東南?分兵作戰,這是為何?”
“難道是想齊頭并進,一鼓作氣?”
“可惡,燕國狼子野心啊!”
乾皇重重的敲桌子,讓大家安靜下來,大怒道,
“你們能不能讓朕把話說完,再發表你們的什么狗屁拙見?!”
眾人立刻閉口不了。
乾皇冷哼道,
“蕭牧之說,他們城里只有一千多治安軍,孱弱無力,加上一些壯丁,拿著武器,抵擋三千多武藝高強的倭寇,眼看城池失陷在即。
突然間,兩萬燕國騎兵,從北邊殺了出來,一戰便打的倭寇潰不成軍。
殘余倭寇逃進了山里面。
燕軍請他們派一些熟悉地形的向導,來幫忙進山搜尋倭寇。
蕭牧之便親自帶著人出來,給燕軍做向導搜尋倭寇。
交談中!他才得知,那是蘭陵王沈長恭與南王馬凌,親自率領的兩萬鎮南軍騎兵,一路從楚國的寧波、臺州、溫州南下,追趕倭寇到了寧德。”
說到這里,眾人紛紛抬頭看向了那張巨大的地圖。
小太監趕忙拿著棍子,指向了地圖上的那些點,然后一路南下,眾人也都知道了燕軍的行軍路線。
果然是一路南下,進入到了乾國的寧德郡。
丞相說道,
“如此看來,是燕國的疆域確實受到了倭寇的侵襲,那沈長恭和馬凌,才專門帶兵來剿滅的,他們二王,都是驕傲和要強的性格,有人敢打他們,他們肯定不死不休,故而一路追到了寧德,這也可以理解。
以前,楚國的江東沿海一帶,經常都是倭寇侵襲的重災區,再加上我們的閩北閩南,也是如此。
如此看來,確有此事,燕軍幫寧德打退了倭寇,這也能理解。”
太尉驚訝道,
“可是,寧德是我們的領土啊,燕軍這樣做,豈不是在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