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形勢的推動下,軸心國和盟軍的第二次非正式協商在西班牙都馬德里展開,自由法國的代表次出現在談判桌上,而盟軍也將停戰談判的前提條件縮減為:德意廢除蘭國同盟條約,退出法國領土、歸還法國艦隊,有計劃的逐步撤出在歐洲國家的駐軍。
德意代表原則上接受了停戰談判的主要前提條件,于是,雙方共同宣周之后在葡萄牙都里斯本舉行停戰談判。
期間,德國和意大利果斷宣布廢止德意日三國同盟協定,德國也公布了三年之內退還法國領土、歸還法國艦隊的計戈“方案。作為回應,英美停止了針對德國占領區和德國本土的大規模戰略轟炸,時隔3年零9個月,和平的陽光終于穿透了戰爭的陰云。
全世界關注的停戰談判,在一種向往和平的大氛圍中如期展開,盡管各方腦均未親臨談判現場,但里斯本還是成為這個星球的焦點。失意的日本政府公開譴責德意單方面廢止三國同盟條約的“可恥”行徑,并暗示將對談判進行破壞,不過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里,談判出乎意料的順利。各國代表還是就停戰的大多數條件達成一致,最后的爭議集中在了目前被德意軍隊占領的歐洲國家上。盟軍以繼續由德意軍隊控制非洲殖民地和波蘭、蘇俄部分領土為條件,換取德意政府接受盟軍制定的5年撤軍計劃按照這一方案,5年之內德意軍隊將6續從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希臘和阿爾巴尼亞撤出占領軍,并不得干涉當地居民自行選舉產生政府機構的行動,盟軍同樣不得向上述國家派遣駐軍和干擾內政。
1943年5月5日,隨著德意與盟軍國家代表在《里斯本停戰條約》上簽字,燃燒了14oo個日夜的歐洲戰火終于宣告熄滅。新的戰略格局下,盟軍國家僅以不列顛三島和冰島為立足點影響歐洲,除了中立國家之外,歐洲大6的大部分領土都為德國和意大利所占領任何的撤退行動都不可能是徹底的,除了對資源的搜刮之外,培植一個關系緊密的當地政權輕而易舉,更重要的是,除了在法國和法屬殖民地仍保留著一些沿海土地和港口之外,盟軍勢力幾乎被徹底逐出了地中海區域。在這樣的形勢下,德意統治者終于可以高傲的稱之為“我的海,“然后擁有如此野心的人卻在兩次過程不同、結果一致的刺殺事件中喪命,這不得不種命運的捉弄。
在非洲,那些曾經屬于英國和法國的廣袤殖民地,由于一位傳奇的德國將領而更換了旗幟。戰爭結束之后,埃爾溫隆美爾獲得德國政府頒布的德意志勛章,與他同獲此最高殊榮的是率領弱勢海軍取得驚人突破的海軍元帥海諾,馮分肯施泰因。盡管德國政府后來如約將俘獲的法國艦艇悉數歸還維希政府,但得到了政府支持的新z計劃已經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擁有h級戰列艦、o級戰列巡洋艦和s級航空母艦在內的現代化艦隊,使得德國海軍的總噸位過了英國和日本,僅僅位列美國之后,設備的先進程度和實際戰斗能力更是冠絕全球。此外,德國人的科技精神使得他們在戰后仍研制出了v系列火箭、a系列噴氣式戰斗機和被譽為海底幽靈的u45系列級潛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投產使得德**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斗保持著對英美等過的強大壓力。
在太平洋,戰爭一直持續到1944年末方才結束。盡管從歐洲騰出手來的英美軍隊在一系列的海戰中取得勝利,從而逐漸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并以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對日本的戰爭基礎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日本帝**隊的頑固仍然給盟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大戰的最后一年,德國人率先研制出了威力驚人的原子彈,美國人緊隨其后宣布擁有核武器,并在日本人頭上“小試牛刀“兩周之后,戰爭宣告結束。
由于德國和意大利的存續,歷史的兩極對峙成了三足鼎立:英美一派,占有泛太平洋地區的豐富資源,經濟雄厚、工業強大;德意一派,占有半個歐洲和大量的非洲殖民地,科技先進、軍事槍聲;蘇聯自成一派,根據蘇德停戰條約6續收回失地之后,面積仍然位居世界位,廣袤的土地、寬厚的戰略縱深和寒冷的夭氣是他們立足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三強之間的明爭暗斗、合縱連橫,則又是另外一段歷史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