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夠了,如果他們沒這么做,也不敢欺君啊”馮兆南哼道,“我聽說后真是氣死了,若不是早早在乾清宮里安插了人,等皇上把太孫接回來立了儲君,我們還做夢呢差一點就叫章家騙了去,這口氣我無論如何也吞不下”
馮兆中看向他:“二哥細想想,即使皇上知道折子里的機密外泄,也可以再派人去接啊可他派出去的親信,據大哥探知,也不過是把哥哥們找過的地方再找一遍罷了,哪里有太孫的蹤影?”
馮兆西有些遲疑地插嘴:“折子里說得含糊,沒提太孫具體在哪兒,興許是遺漏了?如今我們不就是想要撬開章沈氏的嘴,追查章家到底還有哪處隱密的產業是可以藏人的嗎?”
馮兆中頓了頓,看了他一眼,只覺得這位三哥有些蠢,便耐下性子解釋:“折子里說得含糊,我們這些只看過折子的人不知道就罷了,可章常氏是面過圣的,難道她沒跟皇上說?”
馮家父子彼此對視一眼,馮立省沉吟道:“中兒的意思是……章常氏沒有向皇上透露太孫的下落,這不合常理,因此可推斷她其實并不知內情?可若她不知道,又為何要在折子里寫那樣的話?”
“這事兒四哥不是查問過了么?”
馮兆北咋一聽到自己的名字,嚇了一跳,抬起頭來滿面茫然:“啊?”
馮兆中壓根兒沒看他,只是繼續自己的推斷:“章家的女眷都說,這折子事實上是章常氏口述,章沈氏代筆的,雖然寫完之后章常氏曾經檢查過,但章沈氏若想做手腳,也不是不可能。也許這折子里與太孫有關的字句都是章沈氏自作主張寫上去的,但實際上她也不知內情,否則她就會直接告訴章常氏,讓章常氏上稟皇上了。要知道,當時章家已經奪爵,章寂章啟父子雙雙流放,原因就是章啟向越王供出了太孫的下落,但如果章家隱瞞了太孫真正的下落,助皇上接回太孫,那就是有功無過,所有罪名都不作數了。章家人再傻也知道該怎么做。”
馮兆東挑了挑眉:“你是說……章家人完全不知道太孫的事,反而是章沈氏故意在婆母的謝恩折子上做手腳添了幾句多余的話,想要冒功嗎?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這種事一查就知真假,到時候她還要負上欺君的罪名。”
馮兆中笑了笑:“那幾天沈李兩家不是都倒了霉么?雖說皇上因大哥對沈大人用刑而撤了哥哥們的職,但因太子妃逼死廣安王之事,皇上記恨沈家,也不曾賞他家恩典,而李家又愚蠢地把送上門來的太孫給趕走了。若是他們兩家都曾經參與救助太孫,功過相抵,或許皇上會開恩呢?章沈氏不過是內宅****,為了私心冒欺君的風險,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事后……只要說是太孫覺得有危險,暫時離開了暫住之所,也就蒙混過去了,日后等太孫還朝,這沈家是太孫外祖,李家也是親姨母家,太孫難道還能看著親人去死不成?”
馮家父子恍然大悟,馮兆南恨得直拍桌子:“差點兒又叫這****蒙騙了去害得我費了這么大功夫,卻原來是假的,氣死我了”
馮兆北小聲道:“怪不得連章家人問那章沈氏太孫的下落,她也說不知道,原來并不是撒謊。”
馮兆東斜了他一眼,他連忙縮了回去,前者冷笑一聲,轉向馮立省:“既如此,這章家就沒有用處了,趁早把他們打發了吧,就照越王的意思,依圣旨長流,省得越王又氣我們自作主張。”
馮兆南急道:“就這么放過他們?那我們不是被那章沈氏白白耍了?不行,不能放無論如何我也要出了這口氣”
馮兆東有些生氣了:“二弟大局為重,章家與朝中大臣勛貴皆有聯姻,殺他們容易,就怕惹得其他人不滿。如今新君登基在即,正是要緊的時候,不能出岔子,何苦節外生枝?”
馮兆南不服氣地一仰脖子:“我也是為了大局著想章家男人是流放到何處?圣旨里寫的是太原太原總兵是老燕王的親信,而燕王的藩地又離遼東都司不遠,更別說燕王自幼養在宮里,一向與太子親近,讓章寂父子去太原,豈不是便宜了他們?萬一他們因章常氏之死對越王與我們馮家懷恨在心,從中牽線,說動燕王與開國公聯手,整個北方就要落到他們手中,到時候恐連越王的皇位也難坐得穩當還有章沈氏,耍得我們團團轉,就此饒了她,我斷不能忍”
這倒是個問題。馮兆東陷入了沉思,馮立省看向幼子:“中兒,你可有法子?”馮兆西見狀暗暗咬了咬牙。
馮兆中微微一笑:“這有何難?要如何處置他們,不過是明面上的文章,實際上要怎么做,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明鸞在刑部的大牢里才待了三天,就覺得無法再忍受下去了。且不說現在住的牢房條件惡劣,光是在經歷了被釋放的幸福日子之后,再重回這陰森的牢獄,就足以讓人發瘋。明鸞覺得自己的脾氣見漲,而且對沈氏的怨恨日復一日地加深。
她在想,如果再沒人來救自己,而最終的結果是死路一條的話,她一定會在赴死的前一刻把沈氏掐死的
幸好這種苦日子沒有持續太久,只過了三天,獄卒便帶來了最新的消息,說是刑部查明案情了,沒什么變化,章家案子維持原判。
明鸞幾乎要吐血,但在心中暗罵之余,也感到欣喜萬分。維持原判就意味著她們這些女人孩子終于可以離開京城回老家去了,能重獲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宮氏與陳氏等人也都滿面喜色,沈氏雖不如她們笑得歡,但臉上的表情也輕松了許多,還問獄卒她們什么時候可以出獄。
但獄卒只是叫她們等待,這一等,便又過去了一天。到了第四日,氏帶著一個婆子打通了門路,前來探監,雙眼紅腫地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什么?”明鸞以為自己聽錯了,“我們也要跟著去流放?為什么?”
(這就叫做池魚之災……)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