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帝翻完一本就遞給身邊的老王爺看。
余元箏也跟著進來,先掃了一眼整個房間。
除了那個書架,還有一張簡陋的木床,和幾樣破爛不用的農具,都是用木頭做的。
居然還有里間。
她舉步從一道小門進去。
里面還有一張桌子,桌旁的墻上有一幅不知道多少年前的畫。
“咦,這幅畫怎么那么像我們在一個廟里看到神像?”
上官長煜也跟在余元箏后面進來,看到了這幅畫,看出和之前見過的神像很像。
“這就是人們心中的海神娘娘。”余元箏解釋。
他們在海邊路過一個廟時,進去逛了逛,看到過。
但這一幅只用了黑墨,畫了個形,畫工一般般,只能說能看懂。
桌上還放有供品,是幾個余元箏不認識的山果。
“這是當年的老秀才畫的,我們一直保存著。
每年八月初八都要來這里拜一拜海神娘娘,祈禱我們出海打魚,都能滿載一船。”崔婆婆站在門口解釋道。
“崔婆婆,你們除了吃魚,還有沒有別的肉吃?”余元箏好奇問道。
當年她們的先祖是逃難來的這里,有沒有帶上一些家禽家蓄。
“有的,我們養了雞和鴨子,還有豬,其他沒有了。”
還好,逃難都知道帶上家禽家蓄。
這些東西對百姓來講是很重要的家財,能被帶上也在情理之中。
退出來,啟明帝也把每本書都翻看過了,沒什么特別的,只是普通的書籍,要參加科考都會讀的書。
只有一本筆記記下了他們當年逃亡的經歷和來到這里安居下來的經過。
后面就沒有記錄了。
估計也沒必要了。
到了這荒蕪之地,什么都沒有,忙著開荒養活自己,沒了威脅,就安逸下來。
“這個島有多大?”啟明帝問道。
“我不知道怎么說,如果我們駕漁船圍著島轉一圍要兩日時間。”葉婆婆回答道。
啟明帝聽了心里有了數。
這島還不小,應該有兩個縣的大小。
她們駕的漁船行得不快,行兩日,應該能行兩百里左右。
“既然你們發現這個島不能再住人,為何不走?”啟明帝想不通。
都發現問題了,怎么不想著再回到陸地去。
當年能那么大膽,僅靠把漁船連在一起就敢漂這么遠。
后面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再逃離這個島。
“我們小時候,就有人提過離開此地,可是我們能去哪里?
當年先祖們在海上隨便選了一個方向走的,再回去都找不到方向,能不能找到陸地都不知道。
就算找到陸地,有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也是未知。
所以根本不敢下這個決定。
海這么大,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我們只有漁船,萬一遇到大風大浪,一個不好,全都得葬生在海里。
我們的姑娘們平時出海捕魚,遇到大浪,也有一去不回的。
所以這么多年,我們討論過多次,始終下不了這個決心。
在島上,我們至少不會有生命危險。”
葉婆婆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出她們的難處。
啟明帝一想也就明白了。
當年逃難,有一股不想死的勇氣在支撐著他們,而現在安逸了這么多年,哪里有那份斗志。不走,至少還能活著,一走,就很可能死在海里。
“榮王妃,你可知島上鄉民為何生女嬰多,生男嬰少的原因?”啟明帝覺得余元箏是大夫,可能知道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