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就多吃些。我們自己帶了做飯的調料,所以才這么美味,你們平時可能沒有用調料,只用了鹽。味道自然差些。”余元箏笑道。
兩位婆婆有聽沒懂。
她們做菜只有鹽,根本沒有什么調料。
什么是調料都不知道。
島上根本沒有。
要不是當年先祖帶了麻種子,她們連衣服都沒得穿。
島上雖有樹林,而種類卻很少。
只用于燒火。
兩位婆婆真就不客氣,吃了個肚圓。
幸好做得多。
不過兩人只夾自己面前的四盤菜,不敢伸得太遠。
余元箏看得很滿意。
雖是鄉下婦人,但還懂得把握分寸。
這是她們有生以來吃過最美味的菜肴。
啟明帝看到她們狼吞虎咽的樣子,也不計較。
與老王爺和上官子棋還喝起了小酒。
這也是他們十日來,吃到的綠色蔬菜。
他們帶上船的最多能留五六日,之后就沒有了,全靠吃腌菜,菜干,腌肉。
吃的啟明帝早就沒胃口了。
但船上的條件所限,他只得將就。
今日好不容易有蔬菜吃,三人就忍不住想享受一番。
三個孩子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個個也不客氣。
他們早就不用人照顧,反而三個孩子吃到自己認為不錯的,還會給他們的娘夾一筷子菜。
飯后,日頭已經開始偏西。
雖是八月底,但天氣還是有些熱。
兩位老婆婆帶著他們一行人去了一個比較大的廣場,可以容納幾百人。
“這里上我們平日集會的地方,比如有什么事需要大家一起商量,或者每次豐收,我們都會在這里舉辦歡慶會,生起篝火,三五一群,跳跳舞。
也會讓男子們都下山來,與姑娘們一起慶祝。”崔婆婆解釋道。
廣場邊上有一排草房。
“這一排草房,我們時常維修,就是當年老秀住的地方,后來作為公用,集會時在這里做飯,這三間就是廚房。
還有三間放一些先輩們留下來的遺物。老秀才的書就在最左邊那間廂房。”崔婆婆又繼續解釋。
葉婆婆上前把門打開。
啟明帝第一個進去。
果然有一個小小的書架,書不多,也就二十幾本,估計當時出逃帶不了多少。
啟明帝隨手拿起一本,是一本歷法。
紙張已經很陳舊,還有些脆,稍不小心就會破。
他小心翼翼翻開。
購日:大晉文昌十八年臘月初五。
大晉文昌正是前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年號。
翻看了幾頁,上面沒有太多內容。
只有幾處記錄了那個日子發生的事情,或者要辦什么事。
再往面后翻。就沒有任何記錄了。
啟明帝直接翻到最后一頁,看到還有兩年才過期。
估計島上的鄉民以前就是以這本歷法來計算日子的。
再拿起一本。
是一本史書。
這本上就寫了很多注,可見被其主人認真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