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去送錢
李薇在胡亂應付了春杏諸如,為什么要銅盤子裝魚,下面為什么還要用瓷盤裝碳火等等之類的問題后。
終于將碳鍋魚按前世的賣象裝好,看看天色,也正響午了,便洗了手拉春杏回家,讓吳旭后腳兒把魚送過去。
院中春柳剛好從菜園子里扒菜回來,瞪了她們倆個一眼,嫌她們一晌午正事兒不干,跑去瘋玩兒。李薇也不多解釋,嘻嘻笑著,討好的接了春柳手中的菜籃子去溪邊兒洗菜。
這邊春杏兒進了廚房,見飯食已做好,只差菜還沒炒,便悄悄與春蘭說了吳旭待會兒要送魚與她補上慶生兒的事兒。
春蘭霎時雙頰飛紅,瞪了笑瞇瞇的春杏一眼,“你多大了,還跟著梨花一起胡鬧?”
春杏笑笑不語。原先梨花喜歡與哥哥一起玩有趣兒的東西,她攙和的不多,所以也沒覺得多有趣兒,今兒一上午下來,便覺得梨花玩得小花樣很有趣,十分樂呵。也不理會春蘭的斥責,手腳利索的幫著盛飯擺桌子。
李薇故意磨磨蹭蹭的洗完菜,回到院中,飯桌子已擺上了。忙進屋把青菜略控了水,裝在干凈的小菜籃子里。
李海歆與何氏上了飯桌,見桌上只有一碟子腌大醬,疑惑的看看春蘭,正要發問,春杏一扭頭看見吳旭用木托子端著梨花做好的什么碳鍋魚出現在柵欄口兒,忙叫了一聲。
一家人齊齊轉頭看他。吳旭端著木托子,小心的走進來,何氏看他端得吃力,忙讓春蘭去接接。
這邊兒李薇與春杏趕忙收拾桌子騰空位兒。
吳旭把魚端上了桌兒,有些不敢看眾人的眼睛,半垂著頭說道,“這個是昨兒夜里在魚塘中捉的野魚,梨花,梨花做好的,讓我給送來。”
李薇翻白眼兒,太實誠的孩子,連個小謊都不會撒,虧她還再三交待,一定要說是他做的。
連忙說,“是旭哥要給二姐慶生辰,早先一直在撈魚呢,結果到這會兒才撈著。魚是他自己殺的,我只是在書上瞧見一個做法,幫了個忙而已。”
她一未完,吳旭與春蘭都紅了臉兒。何氏明白過來,捂嘴笑得歡,忙招呼吳旭坐下來一起吃,李海歆看這魚湯紅亮,色漬厚重,因下面有碳火的緣故,熱氣一點不減,濃香撲鼻,也笑起來,讓春柳去西屋抱酒。
吳旭也不多推,臉上帶著一抹紅暈,落了座。
李薇看銅盤上的魚湯已翻滾起來,忙把裝菜葉子的籃子提過來,扔進去兩片菜葉子,在湯中翻滾了兩下,燙得半熟,挑到何氏面前兒,笑嘻嘻的說,“娘,你嘗嘗這用魚湯喂熟的菜葉子。”
何氏自吳旭說那番話,便知今兒這事兒,是梨花這個鬼丫頭的主意多些,也不點破,夾起菜葉子,嘗了一口,只覺麻辣魚香與菜葉子的脆嫩清爽混合在一起,十分可口,象是比單用油炒得味道還好幾分。
笑著,“味兒是怪好。”又問李薇,“你從哪兒學來的?”
李薇又給丟進去幾片菜葉子,一邊翻著,瞄了眼剛把酒壇子抱出來春柳,笑嘻嘻的說,“三姐不是說我長了個金腦袋?這個是我自己個兒想的。”
春柳好笑的瞪她一眼,給李海歆與吳旭倒了酒。
李海歆笑呵呵的招呼一家子人開動。品了兩筷子,突然停了下來,“這魚的味兒確實好,你們說開個小飯館,單賣這魚咋樣?”
他突然提到這個,一家人愣了下,相互對視之后,眼中都有幾分認同。
何氏點頭,“嗯,我看也行。這味道不錯,吃法也新鮮呢”又與桌上幾人笑著,“你爹這回的腦子轉得也怪快”
李薇忙咽下口中的食物,問道,“爹,你想開小飯館嗎?”
開飯館她可不行,前世不會經商,只會些種植養殖上面的兒的事情。再說,她們家現在已經夠忙亂了,再開個小飯館,少不得要丟下一兩樣。她可極為不舍呢。
李海歆笑著搖頭,又轉向吳旭,“旭哥兒,你說你開個小飯館兒咋樣?”
李薇眼兒眨了眨,登時明白了她爹的意思,又看她娘和幾個姐姐,也是一副了然的神情。
原來是想讓吳旭做這小飯館的生意
不待吳旭答話,便搶先出聲,叫著,“好,好,爹這個主意好。旭哥,你若開小飯館兒,咱有有魚塘,還有獨門的腌筍子呢。這可是別家都沒有的招牌菜”
何氏嫌她插話多,拍一巴掌,才笑著與吳旭說,“你爹說的這個法子,我看也行得通。你呀,好好想想,再回家跟你母親商量商量。”
吳旭瞄了眼春蘭,手掌握了握,點點頭,“嗯,我知道了,娘。”
何氏因他這聲稱呼笑開了懷,看來這大小茶禮都得加緊辦,等春蘭嫁過去,帶些本錢,兩人加緊干幾年,好日子就要來嘍。
這么一想更開始,笑著招呼大家吃魚。何氏家里原沒人愛吃魚,主要是受不住那股魚腥味兒,也沒什么好做法。今兒這魚做得味道重些,把魚腥味兒壓了下去,一家人都吃得十分順口。
不多會兒,魚肉便見了底,李薇便把清洗的小白菜兒,都扔了進去,讓大家燙著吃。
飯后吳旭說小魚塘里沒什么要緊的活兒,便去兔子舍雞舍幫會兒忙。春柳邊收拾碗筷邊與春蘭說,“二姐,我也覺得咱爹說的開小館的事兒可行,連我這一口魚肉不嘗的,吃的也順呢。你私下再跟他說說唄。”
春蘭頓了一會兒,點點頭。
日子緩緩過了兩日,天愈來愈熱,何氏記掛著年哥兒已去了宜陽有兩天,現下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光景,便催李海歆趕快去送錢兒,順帶瞧瞧他在那府里到底咋樣了。一想到他回到府里頭,可能可受旁人的氣,心里頭就堵得厲害。
這兩天兒來,李海歆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便應了聲,讓何氏把想帶的該帶的都收拾收拾,明兒就去。
李薇這次去宜陽,除了看看佟永年在那邊兒過得咋樣,也有兩樣她認為的大事兒要辦,一是要找蓮子,因為蓮藕根莖這會兒也不好尋,即使是有,怕是要比蓮子貴許多。蓮子雖然不如根莖種植好,產量高,好象因為外殼比較硬的緣故,不太好出芽,但是過了第一年,到第二年上再種,便不用愁了。
第二是替小四姐找找書,難得她有興致,也借機勾著她認些字兒。再還有就是看看能不能尋著新的農書,最好有養殖篇的,養魚也分粗養和細養,目前吳旭的這種狀況,只是粗養罷了。要想做精一門兒,多看多研究是不可少的。
第二日天蒙蒙亮,一家子人便出發去宜陽。姐妹幾人今日都換上暫新的夏衫,春蘭春柳也把她們的平日里不戴的頭飾都拿了出來,連李海歆也特意換上暫新的淺藍細棉布新衣,頭臉兒收拾得干干凈的,一點胡子茬兒都瞧不見,露著青幽幽的下巴。這身新衣一穿,象是一下子年輕了好幾歲。
爺幾個離家時,何氏再三叮嚀李海歆,見到年哥兒千萬別氣。他是個有心思的孩子,即要走,肯定有非走不可的事兒,雖然咱不知曉,也別太生氣了,反倒讓他左右為難掛心。
又說春蘭春柳兩個,“你們兩個打也打過了,氣也氣過去了。瞧見年哥兒,可不準再訓斥他”
春蘭春柳都點頭。
六月初,早上還涼快些,姐妹幾人坐在車上,吹著微涼的晨風,說說笑笑的議論著路上一瞥而過的景物。愈走愈靠近宜陽,日頭也漸熱,她們不約而同的收了聲。各自沉默著。
宜陽城門樓子出現在眼前兒時,已是大半晌午,日頭毒辣得很,汗早已浸透了衣衫,姐妹幾人都提不起什么精神去感嘆宜陽縣城的繁華。
李海歆熟門熟路的拐過幾道街,往佟維安的府第而去,在快行到佟府時,他卻在一家小茶樓跟前兒停了下來,停了牛車,要了一個雅室,姐姐幾人在店小二十分驚訝的目光中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