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圣旨到了后,他就已經勒令小方氏歸還產業和銀子,還封了下人的嘴。這事本該悄無聲息地揭過去,怎么會傳出去了呢?還傳得整個南疆都知道了?
雖然有錯的是小方氏,但他這個鎮南王也逃不了治家不嚴的名聲!
宋孝杰心里嘆道:這總歸是王爺的家事,如何傳出去的,自己又怎會知道?
但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垂首恭敬地回道:“王爺,如今城中的茶樓酒樓里,那些個書生都在議論紛紛,口誅筆伐,有人說王爺糊涂,被一個婦人所左右,視親子為仇敵,所以當初才會遲遲不派軍隊增援,甚至世子打下了府中、開連兩城,王爺還硬要搶奪世子之功。甚至,還有人懷疑王妃此舉乃是王爺背后指使的……”
總而之,就是說鎮南王被王妃哄得團團轉,糊涂透頂,見不得自己兒子有出息;嘆世子可憐,為了自保,從小就做出紈绔的樣子才得以平安長大;贊世子如此忍辱負重,出淤泥而不染。
隨著宋孝杰的一句句陳訴,鎮南王急怒攻心,道:“一派胡!本王難道還會貪圖那逆子這么點銀子!”
“王爺自然是不會。”宋孝杰急忙道,“問題是外人不明究理!”
宋孝杰心中暗暗嘆氣。
其實不怪有人這樣說王爺,自從世子爺去年重返南疆,他的英勇出色有目共睹,在一次次的戰爭中身先士卒,率部勇猛沖殺,最后大敗南蠻,這血汗立下的功勞自然被軍中上下看在眼里,而王爺一次次令眾將士失望,以致慢慢失了軍心、民心。
相比下,如今世子爺在南疆的威望如日中天,不知有多少人在暗暗羨慕府中和開連兩城,能夠由世子親掌。而兩城百姓更是以世子爺馬首是瞻,斗志高,士氣旺,兩城的重建有條不紊,百姓隱隱有了“只知有世子爺,而不知有王爺”的勢頭!偏偏這些自己又不能跟王爺說。
說了王爺也不會聽的,想到王爺為了跟世子爺賭氣,駁了府中和開連重建所要的銀子,宋孝杰就不由暗暗嘆息,這豈不是故意給人留話柄嗎?
難怪這兩城上下現在對世子爺是忠心耿耿。
宋孝杰欲又止,最后只得含蓄地說道:“王爺,如今流越演越烈,為了王爺以及王府的名聲,還請王爺好好‘勸勸’王妃有所表示才是……”只有讓小方氏出來認錯,才能讓穩定南疆上下的民心。
可是宋孝杰后來說了些什么,鎮南王已經完全聽不進去,氣得額頭青筋直跳,嘴里喃喃說著:“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心里只覺得如今整個南疆都在看自己的笑話,嘲笑他腦子糊涂,嘲笑他有眼不識金鑲玉,嘲笑他被一個婦人牽著鼻子走……
鎮南王越想越氣,突然覺得一口氣梗住了,抬手捂住了胸口,臉色慘白,甚至隱隱發青,嘴里喘著粗氣,連眼珠都有些翻白……
宋孝杰感覺鎮南王有些不對,驚呼道:“王爺!”
話音未落,鎮南王已經朝地上載倒了下去,宋孝杰趕忙快不上去,扶住了鎮南王,并揚聲大叫道:“快請大夫來!王爺暈倒了……”
鎮南王暈倒的消息瞬間就傳遍了王府上上下下,下人們有的去請大夫,有的進書房幫著把鎮南王挪到了正院房間的床榻上,還有的趕忙去通知主事的衛側妃和幾位公子、姑娘。
沒一會兒,王府里的府醫王大夫就滿頭大汗地拎著藥箱來了,緊接著,側妃衛氏、蕭欒和蕭霏得到消息也急忙趕了過來。
趁著王大夫給鎮南王扎針的時候,衛氏轉頭看向了宋孝杰道:“宋將軍,聽說王爺在書房暈倒之時,將軍正好在場,究竟是出了什么事?”衛氏的聲音輕柔有禮,眼里透出濃濃的擔憂,卻無一絲質問之意。
宋孝杰神情恭敬地回稟道:“回側妃,此事還是等王爺醒來了再說吧。”
衛氏輕蹙眉心,半垂眼眸,沒有再追問什么。
一旁的蕭欒卻是不滿地說道:“宋將軍,我父王現在都這樣了,還有什么事是不能對我們說的,還非要等我父王醒了?萬一……”
蕭欒正要斥責,就聽一個丫鬟驚喜地喊道:“王爺……王爺,醒了!”
蕭欒咽下了到嘴邊的話,轉頭看去,只見床榻上的鎮南王果然醒了,面色仍是有些發白,雙眼無神,哪里還像平日里那個威風凜凜的鎮南王。
“王爺,您總算是醒了,可擔心死妾身了。”側妃衛氏正殷勤地坐在床沿,對著鎮南王噓寒問暖,“妾身知道王爺一向公務繁忙,可是王爺還是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見鎮南王醒了,衛氏心里稍稍松了口氣,鎮南王若是真的病重,她不怕別的,就怕給了王妃小方氏一個借口回王府。
雖說王妃早晚會回來,但衛氏還是希望等到自己攏絡住王府上下以后再說。
鎮南王輕輕拍了拍衛氏的手,示意自己沒事,然后環視一圈后,虛弱地道:“你們都先出去吧,本王還有事要對宋將軍說。”
衛氏柔聲叮囑了兩句,就和蕭欒、蕭霏兄妹退了出去,心想著:還是要找人問問到底王爺和宋將軍到底說了些什么……
等房里只剩下自己和宋孝杰,鎮南王這才板著臉,神色凌厲地對宋孝杰道:“孝杰,傳本王令,整束南疆,若是還有人膽敢妄議王府是非,杖責二十大板;若是再犯,處以極刑!”
宋孝杰大驚道:“王爺,這……”
他心里覺得鎮南王這是急糊涂了吧?這條命令若是下達了,豈非更加證實了傳不假?恐怕還會有更多人懷疑一切都是鎮南王幕后指使的……
“就按本王說的辦。”鎮南王厲聲道。
宋孝杰心里謂嘆一聲,“是。”
宋孝杰退了下去,他雖然百般不愿,但還是只能依著鎮南王的命令吩咐了下去。
在一番嚴加懲戒之后,明面上果然再無人敢談及此事,可是,正如宋孝杰所顧慮的,百姓們的所有猜測都因為鎮南王這個不合時宜的命令而仿佛得到證實。于是,鎮南王縱容王妃苛待親子一事在背地里以比原來更快的速度傳播了開來。
才不過短短兩日,就連鎮南王府的大姑娘蕭霏就得到了消息,她眉頭微微皺起,求見了還在病榻上的鎮南王,說是想去明清寺探望母妃。
鎮南王在病榻上休息的這幾日,日日都讓小廝外出打探,果然那些戲班子,說書的還有那些書生們都安份了下來,再無人膽敢討論王府的私隱,他覺得自己的決策實在正確極了,對付這幫刁民就應該讓他們知曉尊卑。
鎮南王心情好了,精神也好了,就連病也好像快要痊愈了,于是蕭霏的請求一提,他就爽快的應下了。
蕭霏福了福身就退了下去,鎮南王正打算讓小廝拿本閑書來看看,一個凌亂的腳步聲突然在外面響起,緊接著是略顯焦急的聲音:“王爺,天使來了,是來傳圣旨的!”
鎮南王頓時眉頭一蹙,怎么又有圣旨了!?
他心中有些不祥的預感。自那逆子上次回來后,皇帝的圣旨幾乎絡繹不絕,加起來的數量比以前十年都多,而且沒有一件好事。
可即便是心中再不悅,鎮南王也只能讓人服侍他換了一身衣袍,便去了前廳迎接天使。
讓鎮南王意外的是,圣旨原來是給王妃小方氏的!
但是根據皇帝的旨意,鎮南王需一同聽旨。
雖然還不知道圣旨里所為何事,可鎮南王已經是心里一沉,不祥的預感越發濃重。
鎮南王吩咐下人打點了一番后,便坐上一輛紅頂馬車,親自陪同傳旨的幾個宮人前往明清寺。
三個時辰后,鎮南王和小方氏就一起跪在了明清寺的院子里聽旨。
小內侍用尖細的聲音拖長音地念著圣旨,可是小方氏只聽了一句,便覺得耳中轟轟作響。
怎么可能呢!?
她這是在做夢吧?
她可是堂堂鎮南王妃啊!皇帝怎么可能奪她的王妃誥命呢?
在大裕史上,那還是有史以來第一遭!
小方氏整個人都僵住了,第一反應就是跳起來去打那內侍一個嘴巴子,想要撕掉那張圣旨,想要把這一切當做一場噩夢……
萬般心思一閃而過,她還是迅速地冷靜了下來。
她的誥命被奪,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南疆不同于王都,在南疆,鎮南王就是土皇帝,只要鎮南王愿意護著她,哪怕是沒了王妃誥命,她也不怕!又有誰敢對她不敬!
待鎮南王命人將內侍送出去后,小方氏眨了眨眼,眼眶中立刻浮現一層薄霧,淚眼朦朧地看向了他,抽噎道:“王爺,妾身冤枉啊……”
她委屈得用袖口拭著眼角的淚花,跪倒在地,嗚咽地哭泣著,看來柔弱可人,可是當她的目光對上鎮南王冷冰冰的眼眸時,整個人頓時如墜冰窯。
仿佛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發生了?
鎮南王冷冷地看著她,厲聲道:“小方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圣旨里只提小方氏為母不慈,苛待繼子蕭弈,不堪為王妃的尊榮,但鎮南王怎么都不相信僅僅只是這樣,皇帝會奪了小方氏的誥命。
“王爺……”小方氏眼淚流了下來,嬌美的臉上滿是哀傷,“妾身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來,上次您讓妾身把替阿奕保管的銀子和產業還給他,妾身也已經還了。可為什么……王爺,妾身真得冤枉啊。”
小方氏一邊哭一邊留意著鎮南王的神色,小心地說道:“莫不是阿奕還在生妾身的氣?妾身待他一直就如親生兒子一樣,王爺您是知道的,妾身并不私心……”
十幾年的夫妻,鎮南王對小方氏豈會完全沒有感情,可是,一想到,這些日子里南疆上下的流蜚語,一想到自己竟也被冠了謀害親子的惡名,鎮南王的心里就禁升起了一股怨氣,看向小方氏的眼神又冷了幾分。
“夠了!”鎮南王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疲憊地揮了揮手道,“小方氏,本王懶得管你到底還做了什么蠢事,總之,本王的臉都給你丟盡了!”
“王爺……”
小方氏上前想要抓住鎮南王的衣袖,卻被他一把甩開。
鎮南王府好好的名聲就毀在了這個婦人的手里!鎮南王一臉厭棄,他他深吸一口氣,冷冰冰地甩袖道:“皇上旨意已下,本王看這寺里還挺清凈的,你干脆就在此好好修身養性吧!”
他轉身就要走,小方氏又驚又怕,膝行過去,慌忙地拉住他的衣袍道:“王爺,妾身……”
往日里小方氏的聲音仿若是鶯聲燕語,可是此刻聽來卻像是麻雀般聒噪,鎮南王狠狠地右腳一踢……也不管小方氏到底怎么樣,就毫不留戀地大步離開了。
小方氏沒提防,被他猛地一踢,整個人“咚”地一聲摔在冰冷的石板地面上,鮮紅色的血液從白皙的額頭滑了下來。
丫鬟緊張地看著她問:“王妃,您沒事吧?”
小方氏心里瓦涼瓦涼的,一時沒了主意。若是鎮南王真的厭棄了她,讓她從此留在明清寺青燈古佛,那她該怎么辦?
從額頭流下的血液襯著她的臉龐更顯煞白。
小方氏身子如篩糠般顫抖不止,整個人癱軟了下去,眼中寫滿了絕望……
她不甘心!不甘心!
一定還有辦法的……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