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我本港島電影人 > 第四百七十七章 股權架構,發行渠道

      第四百七十七章 股權架構,發行渠道

      再加上港島本土市場的大幅萎縮,徹底斷了港島電影最后的機會。1993年觀影人數比1988年少2000多萬人次,再加上盜版光碟的出現院線都一個一個的倒閉。

      97金融風暴,徹底讓港片市場失去了希望。

      港片的繁榮,本身人才的涌現占一部分,最主要還是大量投資的涌入!事實證明,沒有錢,他們什么都做不成!這一點到了后世,他們才幡然醒悟,可惜已經晚了!

      后世內地電影的繁榮也再次證明了資本對于娛樂行業的影響之大!然后,再大勢之下和官方的默許、支持下,崔老師這才能夠完身而退。小鋼炮、王家兄弟也都知道這一點。

      資本就像是不聽話的孩子,總要時不時勒一勒,緊一緊!

      允許你割股民的錢,但你敢偷國家的錢?哼哼!(這段本就是資本市場的共同認知,不要404!)

      公司一層,并不像許多現代辦公場所那樣只是前臺。

      《雨夜屠夫》、《古惑仔》系列、《雙雄》、《恐懼斗室》、《嫌疑人》、《靚妹正傳》、《旺角卡門》一眾電影的周邊,從海報到一些小道具都有。

      電影拍攝中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道具都擺放在一樓大廳。讓人有種進入博物館而不是公司的感覺。

      吳孝祖本身不是很喜歡嚴肅的公司范圍。

      整個公司劃分為八個職能部門。

      制作部、行政管理部、財務部、人事資源部、發行部、策劃創意部(編輯部)、市場公關部和法務部。

      江嘉華擔任一零二四火車頭副總經理,主抓財務部和市場公關部。

      張家振則負責發行部,擔任發行部門經理。蔣二少負責制作部,蘇黎耀協作法務部。樂怡靈負責行政管理部。至于策劃創意部則并沒有太好人選,也就先放一放,吳孝祖本人暫時先盯著。

      其中,制作部、發行部算是電影公司最為主要的兩個部門。

      蔣志強和張家振算是前世運作影片的高手。一個善于統籌制作電影,一個特別擅長發行。

      吳孝祖有心以后把一零二四火車頭電影公司、江湖救急影業、恒星娛樂、寰宇國際規整到一起,當然并不是單純的融入,那樣就亂套了。而是公司小集團化。

      e7文化如果成功,到時候可以試一試這種模式。

      “振哥,本地發行和灣灣發行我們現在不缺。之前上映的幾部電影的票房成績也證明了我們的發行能力。

      但是海外發行渠道至關重要。我之前讓二少負責去溝通,但是渠道并不好打通”吳孝祖開門見山。

      他分股份給張家振,看的就是對方在發行市場上的能力和人脈。

      “沒問題,東南亞地區我們可以與當地公司進行合作,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發行渠道。這樣可以避免受到當地片商的抵觸。

      北美市場和歐洲市場方面,我會先去同之前合作過的片商聯絡,看看有沒有可能進行合作。”張家振也明白自己的價值,并不遮掩。

      反而他對吳孝祖更加高看一眼。

      在之前,他欣賞吳孝祖,那是因為才華。但現在看來,其眼光和胸懷也非同一般。

      其他電影公司最多只是盯著院線。

      但實際上,院線這種硬資產并不適合推廣。這只是港島市場特殊環境下的產物。

      隨著新寶院線的出現,已經打破了這種固話。

      誰在認為院線無敵,那純屬是癡人說夢,人云己云。

      當然,如果時機允許,吳孝祖不介意自己拿下一個院線,但實際上價值并不大。

      尤其是在他知道未來港片發展趨勢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零二四火車頭的出路在發行上。

      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

      “海外發行必須建立,同時”吳孝祖頓了頓,原本他還沒特意的去關注身后這片市場。

      但是李蓮傑虧的一塌糊涂的《中華英雄》卻提醒了他。

      現在是內地與港島合拍片最火熱的開始。這時候內地還并沒有加強限制,倒是一個合適的開始。也很迅速的進入內地市場。

      從1994年開始進口大片以海外分賬形式在內地上映,好萊塢電影《亡命天涯》是第一部進口片,于1994年11月12日在內地上映,總票房達到2580萬。

      然后1995年定下了10部的限制,這到了1999年才放松為20部。

      那年票房冠軍是老司機卡梅隆攜手州長阿諾的《真實的謊》,1.1億票房。龍叔的《紅番區》經過嘉禾運作,成為當年亞軍,拿下了9500萬左右的票房。那年季軍是文文的荷爾蒙青春片《陽光燦爛的日子》。

      你看看,我們的青春片墮落的多快,從《陽光燦爛的日子》變成了一堆屎尿屁。

      合拍片相對復雜,分為聯合攝制、協作攝制和委托攝制。不過,后兩個不用了解,因為三種合拍片類型中,只有聯合攝制片是能夠享受國產片待遇的合拍片,沒有配額限制,分賬比例較高,甚至能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所以再說合拍片一般都值得是聯合攝制片。

      最重要,港澳臺地區的影片在屬性上雖然屬于進口片,但卻不占用配額。

      當然,也要看能不能引進

      “關注一下內地合拍片!”

      自從1982年第一部中港合拍片《少林寺》開始,近年來中港合拍片不斷在增加。

      中港合拍片雖然也是合拍片,但比其他地區的合拍片要優勢很大。申請后可以在港島進行后期制作,也可以在港島沖印。

      97臨近,全港人都迷茫,吳孝祖可不迷茫!

      外片分賬是13%,但合拍片可以享受到43%的優待!縱然內地市場很惡劣,但白賺何必不賺,而且賺錢是小,最主要可以培育市場啊!

      想一想后世。

      自己裝裝窮,幾億看著自己電影長大的影迷,在自己每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還不都喊出“欠吳導演一張電影票”的情懷感動?

      自己簡直太善良友愛了!

      這時候誰會知道我們改革開放的偉大速度和成就?

      最起碼在2000年的時候都沒人會對國產電影有信心!

      原本吳孝祖還挺擔心

      現在想想

      自己先坑坑港民,然后港片衰落后自己靠著發行賺賺錢,或者去北美鍍鍍金順便坑坑美國人民,反正他們有錢。最后那時候內地市場也差不多了,自己那時候幾十歲的老藝術家回歸想想都涌出一身使不完的精力,海綿-體都生機勃勃!

      坐在椅子上的吳藝術家有點神游難收。

      弄得張家振、樂怡靈兩人莫名其妙,看看沒當回事的蔣二少和江嘉華,顯然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了。

      吳逼王也把寰宇國際‘收編’的具體事情交給了新晉的公司高層張家振去負責,也算是對他的一個初步考察好了。畢竟以后,線下錄像帶發行是最重要的一環。

      _f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