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記也如同商量好的那般,跟周邊三個縣的領導溝通了一下,又跟市里商量了一番,隨即從三個縣各調了三千人來到了晉陵。
這是屬于增加的勞動力,一部分去蓋房子,一部分進行公共建設。
縣城的建設是必要提速的,因為火電廠建好以后,農民進城的速度加快,必須要盡快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
當然人太多,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總要保證一定的消化速度才是。
同樣的,其他縣過來的人也是要種地的,一年也就干一半的時間。所以這九千人只是一個開始,以后還會有九萬人。
城市的發展建設,是農民的血淚。社會主義晉陵縣的成就,一樣也難逃這一點。完全靠晉陵人民自己,這是不可能的。而外來人進來打工,給晉陵發展做貢獻,想要跟晉陵人民同工同酬,也是不可能的。而這,這是戶口之差……
但不管怎么說,整個晉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更加熱火朝天的干起來。到處都掛著有關奮斗,有關社會主義,有關安全生產的標語。
每天進出縣城,或是送原料,或是拉走晉陵產出的貨物,計有上千車次。火車站的貨運能力更強,運送來去的貨物自然也更多,繁忙的很。
哪怕是因為入了冬,已經有些冷,但是也絲毫的沒有影響到人們奮斗的勁頭……
社會主義的先進性,集體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資源集中,目標統一,高度服從,勁往一處使。
想做什么事兒,只要條件都具備,那就沒有干不成的。
甚至就算條件不具備,還有‘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奮斗精神……
也因為又一次的爆發,晉陵的產品開始多樣化,也更加的精細化,質量提的更高,產量也提升到了相當的程度,在這一年的廣交會上,晉陵的成交額照比去年,一樣也是飛躍式的進步,直接翻了一一倍,達到了三千多萬美刀。
各種的衣服鞋帽,各種的紡織機械,甚至是鋼材以及其他的合金材料,甚至晉陵產出的小型農機都賣出去了一批……
一時間,又是萬物競發,生機勃勃。
等這一切鋪開,各自秩序井然的開展生產作業,穩定的產出各種東西,已是到了年終歲尾時候。
晉陵的年味也起來了,是不輸于大城市的熱鬧。當然不是人口更多,城市更大,而是消費場所更集中。
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國,都知道晉陵人民有錢,消費能力高,而且當地政府對于商販的態度很寬松。過年這種熱鬧的時候,各地的人都運著各種的東西過來這邊賣。
在去年,縣里給小商小販劃了一條街擺攤,當時就已經規劃了市場。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城西邊已經多了一排的鋼構框架的棚式建筑。
既遮風擋雨,又集中管理小商小販,同時進行拆除作業也很簡單。除了已經蓋好的樓房,已經劃好了片的工業區,其他的所有建筑都是準備著以后拆除的。
不過雖然簡單,但總也是個集中的地方。而且縣里解決了電力問題以后,最先通電的就是這邊到縣政府的一條路,為的就是方便夜間買賣。
主要是因為工廠多是三班倒的,人停機不停,職工們的作息不一致,但都有著同樣的消費娛樂需求。所以縣里開的各種的戲院、麻將館、澡堂、影院、圖書館、新華書店、國營商店、國營飯店、供銷社等等場所,全都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
現在電力解決,有了光照就提高了安全,再加上公安日夜巡查,最大可能的保障安全。
改革與開放,伴隨著的就是牛鬼蛇神,尤其晉陵又是出了名的富裕,問題還是挺嚴峻的。哪怕晉陵對于人口管控十分嚴格,出入晉陵的每一個人都要進行外來人口登記,但一個縣的范圍那么大,四面八方流竄過來的人,也是管不住的。
所以晉陵縣內,丟東西,甚至丟孩子,其他的什么人為縱火之類,都是時有發生,管理難度是十分大的。
為此,王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監控了。這個技術是在前幾年出現的,還沒有普及,中國大規模的進行監控的安裝,要到兩千年以后。
所以此舉一來可以提高縣里的安全,二來今后也是一項收入不菲的業務……
一共有三個鋼構的大建筑,一個賣日用百貨,一個賣食品,一個賣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
眼下已經完全可以說,全縣人民都脫離了貧困,基本每一家都有十六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只管年齡,不管婚否育否,這些年輕人已經全都進了城。
一人的工資足以養活一家人,而他們家里人在農村還參與分配,都已經可以說是吃飽穿暖了。
糧油還是定量,還是要票,但人民日常就已經買的起副食。不能天天買,十天半月總也能吃上一頓。
到了過年時候,當然消費能力就更高了。
市場這邊密密麻麻,全都是人。過來做生意的商戶,塞滿了三個市場不說,在外面的馬路兩邊也全都擺滿了去,沒差多遠就要開到縣政府門口了。
王背著手,擁擠在人潮中,享受著這種熱鬧。
他不是一個喜歡吵鬧的人,但如果這份吵鬧是他親手締造出來的,那感覺當然不一樣了……
這里賣的東西五花八門,鞭炮、對聯、紅紙、黃紙、糖果、茶葉、飲料汽水、衣服鞋帽以及各種的小商品、雞鴨鵝及各種蛋、豬馬牛羊驢狗、魚蝦海鮮,不少都是現殺。
還有各種的小吃攤子,羊湯、大餅、餛飩、包子等等五花八門,真是熱鬧的年景。
這些東西很好的滿足了晉陵人民的需要,填補了晉陵的空白市場。
他們已經有了自己開店的訴求,跟縣里反映了不止一次,以前縣里也有一些想法。但對于這件事,縣里和廠里還是沒有拿定主意。
一來上面還沒有定論,二來,這涉及到晉陵人民本身的選擇。
外人來開店,肯定會賺錢,那么廠里人呢?他們想開店怎么辦?錢又怎么算?福利給不給?凡此種種,全都是問題。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討論,在上個月,經縣委,以及廠內職工大會的雙重表決,決定不允許外人開店,所有的店鋪,全部是廠里經營。但是給外人劃一個市場,補充縣里沒有的東西。
只不過目前縣里還沒有多余的精力來經營這些,弄一些娛樂場所,有吃飯的飯店,有地方買生活必需,這就已經足夠了。想要五花八門,還要之后慢慢經營,這目前并不是必須的。不過之后可以考慮,畢竟這也能提供很多工作崗位……
如此在這邊的市場湊了一圈的熱鬧,王溜達著往廠里回去。
才到了廠里的大門口,遠遠的就看到有個年輕人蹲在那里。
“廠長好。”
“楊巡啊,叫遠了,不是讓你叫姐夫么。”
“姐夫好。”楊巡撓著腦袋,不好意思的嘿嘿笑。
“找我有事兒啊?”
“呃……是有點兒……”
王站定,從兜里摸出了煙,自己點了一支,分了楊巡一支,后者擺手拒絕。
“說說看。”王對著他揚了下頭。
“我……我不想在廠里干了……”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