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結束之后,陳克召開了一個小會。與會的是三名“年輕”同志,以及齊會深與陳天華這兩名老同志。繼尚遠與章瑜要退出一線之后,61歲的陳天華身體也出了問題。5+2的政治局常委里面,轉眼間就有近一半的人要退出。任國培雖然是最年輕的一位,卻是被相當看好的接替陳天華的黨務工作的人選。
“陳主席,你好像一直很畏懼美國。”李潤石并不在乎地位職務的調動,他對陳克說道。
陳克點頭答道:“是的,我很畏懼美國。中國在西太平洋單獨挑戰英國,我絕對有勝算。以現在中國控制的區域,同時遭到英美的攻擊,我還有超過五成的勝算。但是在解放整個西太平洋的過程中,同時與英美作戰,我就沒有多大勝算。中國到底有多強大,我現在可以和大家講一講。”
中國有多強大,這個詞匯本身就能夠激發年輕人的激情,在這點上陳克很有自信。在21世紀,中國才全面采取了分段造船法。也就是說,船舶分段預制之后,在旱地上焊接,最后船舶下水棲裝。美國二戰高峰期幾天下水一艘萬噸輪,就是用的這種生產流程。中國也算是掌握這這種方式,這還是在新中國工業積累不到30年的基礎之上。
陳克把中國各個行業都拖到了一個在1936年極為先進的境界,先進的是組織生產的方法與思路,先進的是“把握住”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不是沒有隱患的,最大的隱患就是中國工業積累沉淀不足,更直白的形容就是失敗太少。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就如孟子所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吃過無數苦頭,受過無數的罪,經歷一個連著一個的失敗,最后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每個人幾乎都本能的想避免這個過程,都想找到一條不會犯錯,直奔勝利終點道路。如果只能在直奔勝利終點與不會犯錯不會受罪這兩條路中間選擇一條,那么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不會犯錯不會受罪的道路。
“所以現在中國現在很強大,因為我們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先進的生產模式。等到中國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獲得進一步突破之后,我們會更強大,生產能力會比現在再強大十幾倍。同樣,這樣的生產能力以及生產模式一定會讓我們吃盡苦頭的。”陳克介紹完了中國種種強大之處后總結性的說道。
老家伙們早已經習慣了陳克的預,中國就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陳克如果說中國過幾年能上月球,他們也不會有什么懷疑。
陳克繼續說道:“現在我們面臨的是這個世界現行秩序有問題,這個世界還是殖民時代,現行世界秩序還是殖民體系。這個秩序不砸碎,中國是不可能有光明未來。但是!中國不能搞帝國主義,不是把英國殖民體系干掉之后,中國以中國殖民體系取而代之。如果帝國主義是一條有前途的道路,放心,我一定會帶領同志們大踏步走上帝國主義道路。事實上帝國主義是沒有前途的。一個對內壓迫,對外掠奪的制度有什么前途可?!”
“那日本與中國未來戰略有什么關系?”李潤石依舊能夠把握住陳克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