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求說白了,就是要人民黨借錢給英國。英國比人民黨有錢的多,土豪向窮漢借錢,聽起來實在是無法形容的滑稽。
陳克冷笑了一陣之后才說道:“那么我們拿到這些英國債券之后能得到什么好處呢?就我個人認為,不管我們借多少錢給英國人,英國人都會要求我們維持現狀。而我們恰恰不能接受的就是維持現狀。”
“這件事上,我們美國可以代表人民黨與英國方面斡旋。”美國代表答道。
“有用么?”陳克問,“美國方面讓我們分擔債券,說明美國對協約國方面也不是多有信心么。”
美國代表沉默了,美國現在的確對協約國方面不是太有信心。
1915年春,英法聯軍趁德軍主力集中在東面戰線,發動了香巴尼和阿杜瓦兩輪攻勢。但因為沿用舊戰術,而且欠缺強大火力掩護,結果被德軍成功抵擋,己方反而傷亡慘重。該年4月德軍反擊,并首次使用毒氣,使雙方的損失更為慘重。結果1915年的西面戰線,英法聯軍死傷百萬人,德軍亦死傷61萬人,但戰事仍然膠著。
德軍因為西線壓力稍減,決定先集中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停戰,從而結束東線戰事,并且避免繼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于是變成主要戰場。1915年5月,魯登道夫計劃了1915年5月開始的戈爾利采-塔爾諾夫夏季攻勢,德奧聯軍以18個師和2000余門大炮,分兵兩路進擊俄軍,攻占了波蘭大部,德軍獲得了巨大勝利。俄軍被從東普魯士驅逐出去,而且還被迫放棄了波蘭、立陶宛、里加以西的土地和沃倫地區。盡管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殲滅。德奧聯軍經過6個月的激戰,攻占普熱米什爾、萊姆堡、伊凡哥羅德、華沙、布雷斯特、維爾諾及里加,并逼使俄軍撤退至從里加灣到德涅斯特河一線。俄軍共損失過百萬,并且被打得步步后退。
美國當然知道,德軍擊潰的部隊是俄國傾力打造的精銳部隊。就俄國陸軍那步槍比士兵性命值錢的作戰思路,這些精銳部隊遭到百萬以上級別的損失,那是根本無法彌補的。德軍即便沒有能夠消滅俄軍全部主力,也無法逼俄國投降,但是俄國的軍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更好的表現。
在這等時候,能夠讓中國承擔一部分英國債務,對英國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而美國大可接著這個“功績”來展現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既然人民黨與英國有矛盾,美國也可利用這個矛盾左右逢源。所以美國代表并不指望能夠輕易說服陳克。
見美國代表不吭聲,陳克也不繼續逼問讓美國代表難堪的問題。他換了一個話題,“如果是當下的條件,我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我想聽聽貴方還有什么建議。”
美國代表見陳克表示了相當程度的誠意,他這才說道:“如果貴方肯表示將會支持我們美國政府加入的一方,我國政府倒是希望能夠和貴方簽署一份條約。”
其他同志還沒有完全弄明白美國代表的意思,就看到陳克眉頭緊緊皺了起來。等大家大概明白了美國代表的意思之后,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美國代表的意思非常明白,這是要求人民黨將宣戰的權力交給美國政府控制。這簡直是荒謬無比的要求。這意味中國承認了跟在美國后面。對美國來說,這樣的好處自然是極大的,首先就是美國得到了更高的國際地位。有人民黨當小弟,美國是極有面子的。而且人民黨一旦答應了把宣戰權交給美國的條件,那么也必然得同意接受英國債券的條件。無論是從里子還是面子,美國可是撈足了所有的利益。
在這件事上,人民黨卻得不到美國的任何承諾。人民黨的同志甚至不用問就能猜到,在迫在眉睫的中日戰爭中,美國絕對不可能站到人民黨一邊來。除了個別同志之外,其他同志幾乎有怒發沖冠的樣子。
陳克依舊皺著眉頭,是否同意這樣的要求根本不是陳克考慮的范圍內。他現在考慮的是美國這話到底是真心,還是試探。如果中美達成了這樣的條約,以英國的角度來看,這場歐洲戰爭必然勝利。因為英國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拼命用債券從中國購買物資即可。
人民黨可沒有美國那樣財大氣粗,歷史上大量的協約國黃金流入了美國,實施金本位的美國在一戰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人民黨現在就靠出口拉動就業,拿到白條對中國有什么好處?而且英國大可用債務償還來要挾中國。
國際上有“惡債不償”的慣例,不過這首先得是勝利的一方沒有錢在別人手里。英國一定要把袁世凱借的債務算到人民黨頭上,那時候人民黨拿著一堆英國債券,那不是自找別扭么?陳克對袁世凱借下的那些債務是打定主意不償還的。他自然不肯這么憑白的上圈套。
當然,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如果陳克能夠接受英國債券,那可就是完美的結果。英國人肯定會對美國方面極為贊賞。
不過有時候國家的利益也不能從簡單的短期吃虧來計算,陳克當然不希望戰后被排斥在新的國際體系之外。從英國與法國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如果接受了美國的條件,不得不拉人民黨入伙,那么他們就必須捏著鼻子承認人民黨入伙前制造出的“既定事實”。要是沒有一些相應的“補償”,英法肯定要大作動作。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英法卻是“吃了大虧”的一方。
這種利弊權衡十分困難。陳克或許深知歷史上發生了什么,不過眼前的局面卻是歷史上根本沒有發生的事情。這就需要陳克與人民黨的同志們好好商量。
“我暫時不能答應這件事,請您多等幾天。”陳克對美國代表說道。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