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決定中國未來命運,至少是決定人民黨未來命運的重要會議。人民黨也只是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而這次會議也是保密的。能夠放開眼睛看世界的人民黨人也是少數。剩下的同志固然是極為堅貞的革命同志,不過指望他們能夠提出對外的合理意見,實在是不太現實的想法。
陳克直截了當的把當下的外交困局告訴了同志們。“我們現在追求三個目標,第一是不想承擔債務。第二是要解放全中國,恢復朝鮮與安南的戰略兩翼。第三,通過加入協約國,介入戰后的國際主流秩序體系。這三個戰略目標,實際上有著激烈的沖突。前兩項都是對協約國,或者說侵害了英法當下的利益體系。既然已經侵害了英法的戰略利益,那么在第三條上,我們就絕對不能認為英法會那么爽快的同意。所以,這就要取舍,這就要等待機會。”
政治局一部分同志倒是真心能夠理解陳克闡述的局面,還有一部分同志切入點就有些不夠寬廣,“中國利益本來就是中國的,英法憑什么認為那就是他們的?”
陳克以前也曾經這么想過,他解釋道:“我們人民黨講唯物主義。唯物主義首要一點就是必須承認事實存在。是的,中國的利益本來就該歸中國所有,但是現在的事實在于,相當一部分中國主權與中國利益,并沒有掌握在中國手中,而是被英法控制了。對英法來說,他們為什么要放棄已經在他們手中的利益呢?”
“他們不放棄我們就打他們么!”這是人民黨內相當常見的態度。
“我們當然可以打他們,這是必然的。不過把矛盾激化到這個程度之后,我們怎么完成第三個目標,加入協約國,以圖加入未來的國際主流政治。如果咱們堅定的認為,我們可以忍受封鎖,忍受外國的軍事威脅乃至軍事入侵,那么我們當然可以自行其是。但是我個人始終認為,在局面沒有到不可收拾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要做這樣的選擇。”
陳克年輕的時候,對于二戰后不收復香港,甚至過長江之前,黨還試圖維持與歐美的正常關系這些事情不是那么滿意的。以解放軍那時候的力量,黨當時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柔和姿態?陳克覺得黨對“帝國主義有幻想”。
等陳克現在面臨著如此局面,他自己才明白當時黨的選擇沒有錯。毛爺爺作為一名大戰略家,他和黨的領導層在解放戰爭時期追求的戰略目標,其實就是陳克現在不知不覺中追求的戰略目標。
盡管歷史證明了同時追求三個戰略目標在二戰后失敗了,可是人民黨現在面臨著一個非常類似解放戰爭末期的一個局面。舊有的國際戰略中出現了強力的挑戰者。二戰后是蘇聯經過長期的被孤立,被打壓,終于通過二戰獲得了自己的地位。陳克面對的則是美國崛起為重要的一股力量。雖然二戰后美國成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領頭羊,但是這并不等于一戰時期的美國不代表同時代比較先進的力量。至少美國與英法的殖民主義相比,還是先進的多。
但是美國與英法之間的斗爭,卻不像是蘇聯和美國的斗爭。二戰后蘇聯是要徹底推翻,更準確的說是暴力推翻歐美舊體制。一戰后的美國對英法的態度是,取代他們的世界領導地位。
陳克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同志們先理解世界局勢,然后大家一起討論中國怎么做,這個過程的難度不亞于指揮同志們投入一場戰爭。
難歸難,該干的事情多難也得干。于是人民黨政治局就連開了兩天會。其間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美國到底是會選擇協約國還是選擇同盟國的事情。
“就算是同盟國的海軍不能打贏,可是美國不是有了大白艦隊么?”經過陳克苦口婆心的一番講解,人民黨討論的內容好歹進化到了比較有檔次的程度。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實力迅速膨脹,趕上了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強大的工業國家。1905年3月4日,西奧多?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他高呼:“美國已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事實促使我們在與世界其他國家交往時,我們的所作所為必須與美國這個偉大民族相稱”作為美國前海軍部次長,羅斯福對海軍一直情有獨鐘,入主白宮后,在羅斯福的堅持和積極努力下,1907年,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已達到20艘。這些戰艦組成了兩支強大的艦隊:一支是大西洋艦隊,主要由8艘戰列艦和一些小型戰艦組成;另一支是太平洋艦隊,主力是3艘戰列艦。同時,美國在亞洲還保留了一支小規模艦隊,用來在中國內河執行任務。就實力而,美國海軍此時僅排于英國皇家海軍和德國海軍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強大的美國海軍為后來組建“大白艦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05年,日本在對俄戰爭中大獲全勝,進一步擴大了它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影響,日本在上述地區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利益。此時,美國海軍主力大都集結在大西洋,部署在亞洲的艦隊力量非常薄弱,根本無法與日本相抗衡,于是一向大膽張揚的羅斯福也不得不采取退讓政策,避免與日本在亞洲發生公開沖突。
然而隨著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地區對峙局面的形成,雙方的敵對情緒越來越嚴重。1906年,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學校委員會宣布,將對所有的日本留學生采取隔離政策。消息傳到日本,日本公眾視之為奇恥大辱,立即掀起了激烈的反美示威,大肆詆毀美國人,日本政府也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對此作出解釋。日本輿論甚至叫囂:“整個世界都知道,裝備很差的美國陸軍和海軍不是我們有高度戰斗力的陸軍和海軍的對手。”日本的《每日新聞》咆哮道:“當我們偉大的海軍將領出現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時,要打破美國固執的夢想是很容易的為什么我們不堅持派出軍艦呢?”羅斯福見雙方的沖突一觸即發,立即親自說服舊金山學校委員會撤銷了上述排日規定,事態才得以緩和下來。
面對日本的挑戰,羅斯福一直為是否開戰的問題而苦惱。如果貿然出擊日本,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海軍會不會重蹈1905年俄國艦隊的覆轍―――在環繞半個地球后慘遭日本海軍殲滅?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向張狂的日本人顯示自己的實力,又能避免戰爭呢?思來想去,羅斯福最終決定:派出一支龐大艦隊環游世界,向日本和其他國家顯示一下美國海軍強大的實力。
一年之后,一支由美國海軍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小型雷擊艦(驅逐艦的前身)組成、官兵達1.4萬人的艦隊出現在美國東海岸。為了讓整個艦隊更為顯眼,羅斯福特別下令所有艦只一律漆成華麗的、具有喜慶意味的白色,世人因而稱之為“大白艦隊”。
人民黨不少同志是聽說過這支“大白艦隊”的名號,也知道這支艦隊讓世界感受到了美國的工業實力。在不少同志的想當然中,如果美國選擇了同盟國,那么這支大白艦隊與同盟國的艦隊兩面夾擊協約國艦隊,應該有著相當的勝算。
經過陳克的講述,以及人民黨在美國收集的情報,綜合看來,美國的大白艦隊可以給英國艦隊增加麻煩,卻根本無法改變當前的局面。這不得不讓很多同志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