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人民黨所到之處,就要開什么公審大會。只要刁民們主張的事情,他們就不顧實情的全部采納。刁民誣告咱們官員的家族殺過他們家的人,人民黨就會聽了刁民的話,殺了官員家人乃至官員本人,以給刁民賠命。刁民們誣告咱們官員以及家屬買了他們什么東西,人民黨就會去官員以及官員家屬那里奪了這些東西給了刁民。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是幾千年的傳統,可人民黨根本不顧傳統,竟然要讓刁民們爬到咱們頭上來作威作福,若是人民黨得勢,諸位當時或許可以幸免。但是人民黨不親自動手,刁民們卻不會放過諸位。到時候人民黨指使刁民誣告諸位,誣告諸位的家屬。那時候大家才是真正的大禍臨頭啊!”
北洋官員們哪個家里面沒有電欺壓百姓的事情,那個家族沒有強搶田產,放貸逼死人的事情。人民黨的土改政策已經讓官員們不能接受,視人民黨為最大的敵人。加上這些人民黨實際執行中的種種“bao行”,官員們都感到不寒而栗。自己當官是為了光宗耀祖,給家族撐腰。若是當了官之后,反倒成了家族家破人亡的原因,官員們自然是不肯認的。
“打倒人民黨亂黨!”“反對激進主義!”“恢復傳統!”官員們開始在政治方面達成了共識。
官員們還算是心眼比較多,北洋軍里面的軍官們就直截了當的多。文人們知道這幫軍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文人出身,而且對文人有著強烈的羨慕妒忌之情,若是說文人的悲慘境遇,軍人們只怕不可能感同身受,所以針對北洋軍,就得調整一下思路。
“諸位都是國家干城,出生入死的英雄。北洋軍中不少都是安徽出身,人民黨竊取安徽之時,安徽的圍子根本沒有留下一個。圍子中的地主士紳幾乎是全族被屠,諸位想來都知道這些事情。諸位的不少親屬也都不幸遇害。人生于天地間,當是忠孝兩全。若是忠孝不能全,那好歹也得占上一頭。當下若能屠滅了人民黨,諸位一來為大總統盡忠,二來也可以報仇雪恨,這才是大丈夫當作之事。這才是能被后世敬仰,被后世傳誦的行為!”
軍人們比較直,聽了這些文人的煽動,倒也是情緒高昂。
袁世凱不怎么在乎文人在官員中的宣傳,他卻緊盯著文人在軍隊中的宣傳。段祺瑞把宣傳稿給了袁世凱,袁世凱詳細讀完,又詢問了整個北洋軍的反應。確定這些宣傳是以“忠于大總統”“報仇雪恨”“剿滅亂黨”為核心之后,袁世凱倒也放了一些心。他笑道:“當下軍餉充足,大家能同心協力這是最好。”
段祺瑞早就對北洋的外交有些疑惑,他趁此機會問道:“大總統,聽說英國已經對德國宣戰,英國一定要我們加入協約國。卻不知大總統有何想法?”
袁世凱苦笑道:“我現在就算是不想加入協約國,難道就能不加入協約國么?”
段祺瑞說道:“大總統,德國是后起之秀,英國未必是德國的對手。人民黨當下逼迫咱家加入協約國,想來是有極大的陰謀。這可不能不小心。”
對這次戰爭中英國能獲勝還是德國能獲勝,北洋內部爭論紛紛。不少北洋高級軍官是認為德國能夠獲勝。加上對陳克在其中到底玩弄什么把戲的擔憂,北洋軍中反倒支持加入英國陣營的人比較少。更多的意見是“觀望”。
袁世凱此次卻沒有狐疑,“芝泉,當下是英國與德國誰能支援我們?若是想通了這點,我們就沒什么可遲疑的了。”
段祺瑞聽了這話,也不再吭聲了。他知道袁世凱還有沒有繼續說完的話,若是不能徹底消滅人民黨,英國獲勝或者德國獲勝對北洋有什么意義?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