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赤色黎明 > 七十三 諸省之變(五)

      七十三 諸省之變(五)

      能稱為緊隨其后的就是江蘇的王有宏,在人民黨攻下蘇北之后,段祺瑞并不相信人民黨會遵守與袁世凱的協議,保留蘇南。結果人民黨卻真的遵守了協議。王有宏以憲政先鋒張勛繼承人的角色登上了蘇南的政治舞臺。好歹把江蘇議會給維持到現在。也算是歷經風雨。

      王士珍認為這些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政治綱領,他們能夠按照一套模式來組建政府。北洋的模式很簡單,就是滿清的一個變化。但是北洋素來重視工商,重視開設銀行。在北方,袁世凱已經命人開設了好幾個實業銀行,投資給地方工商業,倒也有了些成效。

      而浙江孤懸北洋之外,如果想完全模仿北洋的模式是不可能了。甚至經濟上與北洋聯成一體都做不到。段祺瑞直覺的感受到,他現在身擔北洋重任,只能開創屬于段祺瑞自己的浙江模式。到底選擇怎樣一個模式,段祺瑞始終沒有頭緒。

      看著蔡元培熱心介紹的《三民zhu義》文稿,段祺瑞哪怕是知道這是一個圈套,他也很想有所借鑒。心里頭搏斗了片刻,段祺瑞接過了那份文稿。

      段祺瑞終于接過文稿,蔡元培心里頭大大的松了口氣。自打1905年后,革命局勢變化之快令蔡元培瞠目結舌。作為著名的學者,蔡元培堅信行動重要,但是理論更重要。遍觀當時真正以推翻滿清目標的革命黨,孫中山已經是最能拿出理論基礎的人。蔡元培寧肯暫時離開光復會,而與孫中山商討,就是欣賞支持孫中山的革命理論。

      陳克這個青年當時根本就不入蔡元培法眼。更別說陳克自己根本也不投身光復會,而是單槍匹馬的在上海搞起了自己的革命組織。就這么一個身無分文,靠向秋瑾賣表換取了幾十兩銀子的青年。開場染布、制藥,接著辦學校,組建政黨。再拜嚴復為師,去北京見了見世面,接著突然就崛起在安徽的水災中。

      等蔡元培再把目光轉回陳克身上的時候,就眼見人民黨猛烈崛起。大有席卷天下的模樣。而與人民黨保持合作的陶成章與秋瑾、徐錫麟等人,雖然屢遭挫折,卻也在率領光復會脫離同盟會之后建起了功業。黃興宋教仁1908年脫離同盟會,帶走了作為骨干的湖南華興會成員。原本位居革命領導地位的同盟會,在沒有任何外敵打擊的局面下竟然這么急速瓦解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孫中山并沒有消沉。相反,他埋頭著書立說,試圖建立起能與人民黨對抗的革命理論。蔡元培覺得幫不上忙,這才回到了浙江。卻恰逢段祺瑞統領北洋第三鎮殺進浙江,給了陶成章、秋瑾等人領導的光復會沉重打擊。聽到了陳克傳的話,蔡元培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前往袁世凱那里談判的。卻沒想到袁世凱居然給了光復會存在的空間。

      光復會從滅頂之災中保住了存在,可局面變化給了同盟會最后一擊。袁世凱與人民黨突然脫離軍事對峙,回師北京奪取了中央政權,同時大開國會。這下,曾經在日本鬧騰革命的各個派系,以及革命青年們都看到了共和憲政的曙光,他們再也不管同盟會。要么傾向于已經實際確立的君主立憲,要么干脆就回國投奔北洋去,試圖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蔡元培得到了從日本傳來的消息,同盟會已經名存實亡。內部各個派系全部回國,參與到各省的議會爭奪中。還固守同盟會的,只剩了孫中山、陳其美,還有北方以汪精衛為首的少數革命青年。

      就在心急火燎的時候,孫中山突然把終于完成的《三民zhu義》這份革命綱領以及政治設計托人送給了蔡元培。蔡元培一看就決心以這個綱領來建設全新的浙江。

      在浙南的日子里,蔡元培也研究了不少國內各個政治派系提出的綱領。陳克提出的綱領雖然不怎么對外宣傳,但是也不是完全弄不到。蔡元培一看陳克提出的“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的綱領,立刻就徹底反對了。吹噓人民權力是一碼事,但是以政治制度保證“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是另外一碼事。

      勞動者必須至于知識份子,或者說蔡元培這類知識份子領導的地主士紳集團的領導之下。這是蔡元培真正認同的制度。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的確是勞動者,他們憑什么站到人讀書人頭上?哪怕只有這一點,蔡元培就與人民黨劃清了界限。

      但是孫中山的《三民zhu義》卻能讓蔡元培從中看到理想。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的孫中山革命綱領,簡稱“三民zhu義”。

      在孫中山的政綱中,三民zhu義被完整地表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話。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首先揚起的戰斗旗幟。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的民族間矛盾既有帝國zhu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而帝國zhu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

      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反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始終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戰斗口號。這不僅由于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族貴族“宰制于上”的封建專制政權,還因為它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反滿”口號所以具有廣泛的動員意義,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國被瓜分、共管的厄運,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要內容。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外邦逼之”和“異種殘之”并列為民族主義“殆不可須臾緩”的基本原因。“非革命無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須“先倒滿洲政府”,民族主義的反對帝國zhu義壓迫的意義蘊涵于此。

      民權主義是三民zhu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決非“平等的國民所堪受”;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結束“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體”的“變革”相適應,關于政體的擘劃也構成民權主義的重要內容。

      與《三民zhu義》對照看,蔡元培更加理解了人民黨的革命綱領。人民黨也提反清、反對帝國zhu義,不過這些都不是人民黨的綱領,而是革命各階段的任務。人民黨“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的核心綱領,以階級斗爭來達成反剝削的各階段任務。只要被人民黨認定為“剝削者”的,不管是滿清還是帝國zhu義,統統是要打倒的對象。

      無疑,這些就能解釋人民黨在土改中對地主士紳的殘酷打擊。地主士紳們僅僅是擁有了土地,就被人民黨認為是剝削者,然后將地主士紳的土地盡數沒收。膽敢武裝反抗的地主士紳統統被殘酷鎮壓了。

      而孫中山的三民zhu義中的“民生主義”就讓蔡元培欽佩無比。孫中山把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歸結為土地與資本兩大問題。“平均地權”“土地國有”是孫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內容為“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孫中山認為這一方案的實施可以防止壟斷,也能使“公家愈富”,從而促進“社會發達”。

      也就是說,地主士紳們還能保證土地的所有權,只是買賣中比原先地價高的部分,由國家收稅,這些資金用于建設國家。

      在蔡元培看來,人民黨以政府直接主導土地營運,就是最大的剝削。人民黨不僅掌握了政權,更掌握了經濟大權,是個以革命為旗號,徹底實施獨裁專制的政黨。其邪惡,只怕比滿清還更加不如。

      所以蔡元培跑來向段祺瑞推薦孫中山的《三民zhu義》綱領,就是為了不讓浙江變成人民黨的那種邪惡橫行的省份。

      段祺瑞對前面這些政治和土地部分毫無興趣,這一年多的經驗,讓段祺瑞深知向江浙地主們收稅的艱難。凡是實現不了的東西,都是沒用的東西。段祺瑞作為軍人,堅持這種務實的態度。

      不過看到后面政治制度建設,段祺瑞卻完全來了興趣。

      應對三民zhu義,孫中山提出了五權分立。他認為不該向西方那樣采取三權,所以孫中山再加上考試、監察兩權,成五權。

      段祺瑞雖然不懂商業,卻不是不懂政治。

      在段祺瑞看來,孫中山提出的考試制度實在是大有文章可做,考試制度是選拔官員的方式。由專門設立的考試院行使考試權,但考用不能合一,因為考試院沒有行政權。甚至,連到考多少人都不曉得。

      至于監察制度,將屬于立法權中的彈劾權分離出來,另外成立監察院。當監察院提出彈劾后,卻沒有國會可以審判,結果就將它放到司法院,在其下設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由監察院提起彈劾,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判。

      這就是給掌權者大開方便之門么,只要段祺瑞控制了考試院與監察院,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官員選拔。

      至于孫中山弄出的議會,一方面設國民大會為政權機關,一方面設五院為治權機關,偏偏在五院之上又設立總統理治權,可這個總統又不具權力指揮五院,只能調停。

      段祺瑞覺得這孫中山實在是個妙人,弄出一個看似位高權重的總統,但是卻實際上根本什么都掌握不了。而只要段祺瑞掌握了軍權、考試院與監察院,再在議會里頭有一定的支持者,這就完全架空了議會和這個所謂的總統。表面的權力很可能歸所謂的議會,實際上根本就不是。

      這玩意搞起來之后,段祺瑞只用看議會鬧騰就行了,他手握重兵,誰能動他分毫。而且掌握了官員任免的段祺瑞大可自行其是。實在是頂不住了,把議員們清洗一番,換批人上臺充場面就夠了。

      這孫文真的是個革命黨么?段祺瑞好奇的想到。

      如果浙江采用了陳克的模式,不用說,用“勞動人民專政”的制度號召起反對剝削的窮老百姓,可以海潮一樣吞掉新軍第三鎮。這當可稱為革命。如果是浙江王有宏搞起的三權分立的議會制度,哪怕內部鬧成一團,哪怕是因為軍力不足而不敢挑戰人民黨,但是在防備浙江的新軍第三鎮方面,江蘇議會倒是很團結的。也算是形成了集團。

      可是這五權分治,到底分治的是段祺瑞,還是分治的地主士紳?段祺瑞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想到這里,段祺瑞臉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見到段祺瑞笑了,蔡元培連忙說道:“段公,在下有一得之愚,想與段公商討。”

      段祺瑞放下這厚厚的冊子,帶著莫測高深的笑容說道:“請蔡先生賜教。”

      _f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