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和jane相信他們的話,自殺者中大部分的家庭環境都還不錯,畢竟這里是京陽市,寸土寸金,能在這里站穩腳跟的人,至少也能保證吃穿不愁。
不知是巧合還是什么原因,黃粱驚訝的發現他和jane走訪過的這五個家庭,竟然都是京陽市的本地人。
要知道在京陽市生活的將近三千萬人口中,京陽市本地人、擁有京陽市戶口的人只占不到三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減少。
外地人來到京陽市后,經常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在街上問路,找了好幾個人都是外地人,幾乎看不到京陽市的本地人。
從數字上看,似乎是在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京陽市的本地人,但是實際情況通常是四五個人中,才有一個是京陽市的本地人。
而這些自殺者無一例外都是京陽市本地人,這讓黃粱有些意外。
“等一下。”
聽了黃粱的話后,jane直接一腳剎車把車停在了路邊的臨時停車外上,黃粱被安全帶勒的胸口疼。
“怎么了?”他不滿的說道。
jane沒有理睬她,而是全神貫注看著手機屏幕。
過了好半晌,她才低聲咒罵了一句。“該死...”
“怎么了?”黃粱探過頭來,“nhc出事了?”
“不是,你看,黃粱。”jane把手機遞給了他。
“什么啊?”黃粱接過手機,低頭查看屏幕上顯示的表格,上面是一條條的個人信息,“這是自殺者的名單?”
“嗯,你看看‘戶籍’這一欄。”jane說,“發現異常了嗎?”
“戶籍...”黃粱大眼看去,“等等!!京陽市,京陽市,京陽市,京陽市,這些人的戶籍一欄上都顯示的是京陽市本地人?!”
“其中只有七個人是例外。”jane說,“其余超過四十名自殺者,戶籍一欄填的都是京陽市。”
黃粱沉吟道:“這絕對不可能是巧合。”
“嗯,我認為也不是巧合。”jane說,“不可能是巧合。”
“絕不可能是巧合...”黃粱呢喃道,“jane,我們或許誤打誤撞的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
與此同時,歐陽倩也沒有顯著,她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著調查。
嘴上說對‘自殺潮’的事件不感興趣,但是歐陽倩還是沒能抵抗住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她在黃粱和jane走后,立刻把自己的裝備帶到了事務所,開始了她的調查。
此刻她坐在事務所客廳的沙發上,正對著屏幕眉頭緊蹙。
經過一上午的努力,她算是有所收獲。
歐陽倩的思路很簡單:查看一個人的社交媒體。
看一個人的動態,就可以大體上了解這個人最近都做了什么,心理狀態如何。雖然發布的動態大部分都是發布者刻意勾畫出來的假象,但是至少能夠從里面分析出蛛絲馬跡。
比如發布者都去過哪里。
歐陽倩把目前已知的五十二名自殺者的社交媒體——包括微博和朋友圈——近一個月的所有動態都從網絡上拔了下來,并列成了一個表格。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歸攏和交叉比對,歐陽倩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這五十二個人中有二十五人去過同一間酒吧。
這就很奇怪了。
其他人要么是沒有社交媒體,要么就是有也不經常發動態,歐陽倩不能確定這些人是否去過那間酒吧。
雖然這些人都生活在龍山區中,但是要知道龍山區的面積已經趕得上一座三線的小城市了,酒吧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人竟然能去過同一間酒吧,這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不是只去一次,其中有幾位比較極端的,似乎在自殺前每天都會去這座酒吧坐上一坐,然后發布一些充滿負能量的文字。
這座神秘莫測的酒吧立刻深深的吸引住了歐陽倩。
為什么這些身處各行各業的人會鐘情于這間酒吧呢?為什么他們會在自殺前頻繁的光顧這里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她的腦子里揮之不去。
歐陽倩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出門了。
打車來到酒吧門口的時候,歐陽倩才意識到自己太沖動了,絕大多數的酒吧白天是不營業的,根本就不會開門。
站在這扇緊閉的大門前,歐陽倩有些悵然若失,她抬頭看了看酒吧的招牌——波斯地毯。真是個怪名字。她想。
漫無目的的在街道上走了一會兒,歐陽倩突然想起自己曾經在酒吧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她勤工儉學,在酒吧當服務生。也正是在那間酒吧中,她第一次和黃粱見面。
想到這里,歐陽倩的嘴角不自覺的微微上揚。如果沒有那次相遇的話,自己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歐陽倩想象不出來,但她唯一能確認的是,那樣的生活一定無比的無聊。
肯定沒有現在這樣多姿多彩。
酒吧雖然白天并不營業,但并不意味著白天中酒吧里就一個人都沒有,相反,白天的酒吧同樣非常忙碌,要打掃,要進貨,有很多的工作要忙。(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