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把你調查出來的她的情況給我匯總成一個表格。”黃粱說,“這幾天我抽時間去看看她。”
“看看她?你懷疑她就是兇手啊。”
“只是好奇而已。”
“切。”
張洋的生活方式非常規律。
每天早上7點半,她會準時從所住的公寓走出。在搭乘地鐵的路途中,她會在一間路邊攤買上一份早點,邊走邊吃。
吃完早點后,張洋跟隨早高峰的人流,搭乘擁擠的地鐵號線。經過五站后,來到她就職公司所在的城區。
她在一間網絡公司上班,是一名會計。每天的工作千篇一律,幾乎沒有任何波瀾。
在工位上忙碌一上午,午休時間,張洋通常會去公司對面的一間面包店,買上一個新出爐的面包當作午餐。她習慣獨來獨往,和同事的關系保持在一個相對疏遠的距離。
下午的工作和上午幾乎沒有任何區別,通常來說,一個月中只有需要核對賬目的那幾天她會比較忙碌,需要通宵達旦的加班。其余時候,她的工作雖然算不上清閑,但是并不勞累。
張洋幾乎從不參加公司舉辦的活動,即使是同事們私下里的聚會,她也從不現身。久而久之,類似的事情也沒有人通知她。她似乎對這種情況很滿意,并不會有被排擠的感覺。
張洋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個迷,沒有人知曉她在下班之后的時間里,究竟在做什么。她待人友好,是個很好的傾聽者,雖然很少回有人找她聊天。但是張洋的同事們,對她的印象都還不錯,認為她是一位安靜的好女孩兒,雖然有些內向,但并不是個冷冰冰的人。
黃粱花了三天時間,從張洋的同事們那里了解到了以上信息。
他不敢確定張洋是否對他存有印象,畢竟在案發當時,張洋被帶上‘二老膾’飯店二樓的時候,黃粱就在現場,她很可能會記得黃粱的面容。
所以在對張洋進行‘觀察’的時候,黃粱一直保持著安全的距離,沒有貿然上前。
在黃粱看來,張洋稱得上是一位‘遺世獨立’的人。
她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讓黃粱懷疑她是否有自己的社交網絡。至少經過歐陽倩的調查以及黃粱親自的觀察,他們確定張洋似乎沒有要好的朋友,更別說是異性戀人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沒有查出張洋和死者李大路之間有任何異常的關聯。
似乎就如張洋在警方的筆錄中陳述的那樣簡單,她只是一名愛好文學的業余作家而已,想把自己創作的小說拿給作為某出版社領導的李大路看看,希望能夠讓自己多年的心血出版。
除此之外,兩個人沒有任何的交集。
事實無比的清晰明了。只不過在張洋的筆錄中,歐陽倩發現了一點小小的瑕疵
“她的那本小說,才不是多年寫成的呢。”歐眼前對黃粱說著她的發現,“黃粱,你應該知道現在的文字編輯軟件,都會記錄下文檔的詳細信息吧。”
“嗯哼。”
“我黑進了張洋家的電腦。”她得意洋洋的說道,“輕而易舉,當然,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她的電腦中,找到了她那部小說的文檔。根據文檔信息顯示,張洋那本六十萬字的書,是她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寫完的。”
“兩個月?”
“沒錯,就是最近兩個月。”
“會不會是她構思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才進行匯總編纂的?”黃粱問。
“應該不會是你口中的情況。”歐陽倩說,“你可以從文檔修改時間的信息上清晰的看出,張洋保持著一天一萬字左右的輸入,消耗時間在個半小時左右。對于一名白領而,這樣的打字速度可是不及格的。她一定是在一邊創作,一邊在文檔中錄入文字。而且...”
“嗯?而且什么?”
歐陽倩皺著眉頭說道:“而且她創作的這本小說,我簡單的翻了翻,和大仲馬寫的《三個火槍手》在故事梗概上幾乎如出一轍。張洋應該是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改編了這本名著。她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改了改,僅此而已。”
“抄襲?”
“沒錯,就是抄襲。”歐陽倩說,“這樣的東西,在出版社工作的李大路是不可能看不出來的。事實上,任何一個讀過《三個火槍手》的人,都會察覺出來。”
黃粱總結道:“也就是說,張洋她拿著抄襲名著改寫成的原稿給李大路看,這件事本身就很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