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介于法蘭西共和國在此次戰爭中對德意志帝國造成的損失,法蘭西共和國在戰后20年的時間里向德意志帝國及其盟友提供總計500億馬克的無息貸款,其中100億馬克必須在戰爭結束后前兩年提供,單筆貸款期限5年,可以用實物沖抵部分貸款數額。”
“第二,法蘭西共和國割讓馬達加斯加島及其附近島嶼給德意志帝國,在移交之前,法蘭西共和國必須保證該地區設施和公共財產的完整性,任何缺損或者轉移都必須賠償。”
“第三,法蘭西共和國拆除所有和德國以及與比利時接壤地區的防御工事。為了表示兩國之間從此不再相互敵對,以德法邊境線和法比邊境為中線,兩側20公里內為非武裝區,雙方不部署軍隊和防御工事。法國陸軍數量保持在德國陸軍保有量的6成以下。坦克、火炮等重武器裝備比例于此相同。”(至于為何這個條款中會提到法比邊境,這個問題后面會說。)
“第四,為了鞏固雙方來之不易的和解,德意志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彼此開放部分殖民地和屬地的港口。在知會對方之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雙方可以利用部分對方港口。并且法蘭西共和國保證自己所有殖民地的港口和基礎設施不向第三國軍事人員、戰艦、飛機等開放。相關細則參看其它文件。”
“在這份合約中,我們已經充分照顧了法蘭西共和國的利益和顏面,為此,我個人以及整個德國高層都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但是我們最終依然決定簽署這個條約,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和平穩定的西歐大陸對于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來說都有好處,而且我相信,當我們雙方團結在一起,緊密合作的話。那么法蘭西共和國可以獲得比之前還要多的利益和地位。”
“我們付出了十二分的誠意,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法蘭西共和國不要讓帝國失望,否則,一旦雙方再次刀兵相見的話,那么我們之間將沒有任何寬容和憐憫。”在簽署了和約之后,魯普雷希特這樣對法國代表說道。
這個條約對于法國人來說真的非常寬松了,500億馬克的資金看似很多,但是這是貸款不是賠款。相對于英國人需要支付的45億英鎊的賠償金,這些貸款更像是給了德國一個臺階下。
法國人最終讓出了馬達加斯加島,但是這里對于法國來說意義非常有限,開發程度低,而且和法國在非洲的主要殖民地相距甚遠,同時這里對于法國來說并沒有什么戰略價值。讓出去也等于給德國人一個面子,畢竟作為這個時代的停戰條約,勝利的一方拿到賠款和領土是必須的!
而相對于前面兩條,第三條內容和第四條內容才是對法國的戰略態勢改變最大的!誠如魯普雷希特所說,這一次,德國拿出十二分的善意希望和法國和解。但是要說光付出善意,光想著和解了,不留一些后手顯然是不可能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維系除了利益還有大棒!德國人必須在軍事上留下足夠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