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里的大部分人都在認真聽著,不時點頭。這是他們熟悉了十幾年的語和邏輯。
老人聽著聽著,眉頭卻幾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他將目光從窗外收回,緩緩吸了一口煙,然后輕輕抬手,打斷了李同志流暢的匯報。
“好了,計劃指標,報表上的數字,我都知道了。”他的聲音不高,卻瞬間讓整個車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同志的話頭戛然而止,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愕然和緊張。
老人將煙灰輕輕彈進桌上的煙灰缸里,目光仿佛沒有焦點地掃過車廂頂板,又似乎穿透了頂板,看到了更深遠的地方。
他像是在自自語,又像是在問所有人:
“可是,我這一路走過來,也在想啊。為什么我們的工廠,廠房蓋得那么大,工人那么多,機器也擺在那里,可這效率......就是比不上國外同類工廠呢?
“甚至,有些廠子,連年完成任務,可倉庫里的積壓產品,卻越來越多了?這些東西,生產出來,睡在倉庫里,有什么用?”
他頓了頓,煙霧從鼻腔緩緩呼出,形成一個模糊的問號。
“我們的工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聽話的工人。可為什么,他們的積極性,我看,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嘛?”
這幾個問題,完全跳出了“完成計劃”的固有框架,直指效率、效益和人的積極性這些更為敏感的核心問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