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漢祚高門 > 1015 妙功混元

      1015 妙功混元

      葛洪聽到這里,是真的被沈哲子的論所震驚,一時間甚至不能表達自己究竟是認同還是反對的態度,腦海中只是回蕩著那句“天地萬物自有力之所加”,久久難以平復。

      其實類似的觀點,沈哲子所并非孤論,尤其近來葛洪有機會遍覽故籍,多閱舊章,對于道法經義的體會也日漸深刻。但是能夠如此宏大且準確的提出來,葛洪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已經不可稱之觀點,而是一種全新的且極有可能自成體系的視角!

      其實葛洪近來也是多有困惑迷茫,他在江東雖然也是家學淵源且頗負盛名的小仙師,但在這么短時間內接受到來自中原的、如此大量的經典沖擊,整個人的認知體系已經因突然壯大而產生裂痕,且不乏自相矛盾的痛苦。

      雖然因此而廣識,但原本的各種認知也都頻頻被動搖挑戰。他之所以醉心于道典編撰,除了想要扼制住沈氏這種權門對天師道的侵蝕之外,也是希望能夠借此對自己的學識認知進行一個梳理,也未必就沒有想要集眾家所長、開一派先河的野心。

      畢竟仙道飄渺、難于求索,且修道雖然需要出世,但傳道則必須入世。

      但是他所接觸這些玄道學說,那也是先人年久所傳,不乏早已壯碩到根深葉茂、自成體系,想要揉合到一起,又談何容易。此前他是打算借助于儒家綱常法禮作為中和,肯和沈哲子談論這么長時間,也是希望能略得啟發。

      但是他卻沒想到,沈哲子給予他的,又何止是啟發那么簡單,簡直就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啊!既然舊瓶勾兌這么困難,那么為什么不另起爐灶,再作新釀?

      不過單憑這樣一句話便完成一個理論體系的架設,還是稍顯單薄,但葛洪就算學識淵博,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予以消化并且再作延伸。

      葛洪對沈哲子雖然抱有成見,但也必須要承認其人頗具智慧,既然之如此篤定,那么在這方面肯定也已經有了所得。

      葛洪目下正是一個困惑迷茫的階段,尤其又卡在這樣一個似懂非懂的微妙時刻,也更加難以保持矜持,在情緒稍有平復之后便急不可耐道:“天地萬物自有力之所加,此論宏大深遠,不知大都督可否稍作試論。”

      “我正是略有所得,所以才請先生試作參詳,又怎么會有隱私。”

      原本沈哲子是覺得在葛洪所擅長的化學領域,大概會更有探討之處,可問題他對此真是所知淺薄,只能從自己還算熟悉的地方做出延伸:“萬物始于混元之道,若無妙功施加,則必久存于混元之態……”

      葛洪聽到這話,先是微微一愣,沈哲子以為他沒有聽清楚,便又換一種表述方式:“我是以物態為混元,外力為妙功,即萬物都要保持勻直而進或靜止之態,直到外力施加為止。”

      “為何不有無,而動靜?外力轍動而混元不復?那是否就是說,若能摒盡外力,則混元便能復得?”

      沈哲子原本還在思忖該要怎么表述才能更得理解,但是聽到葛洪自己的解讀和延伸,頓時便有大開眼界之感。難怪人家小仙師盛名流傳千數年,果然是造詣深厚,萬事萬物都能納入他自己體系中。但作為力學基石的牛頓第一定律被這么一反推解讀,總感覺味道怪怪的。

      對于沈哲子的感想,葛洪倒是無暇關注,或者說彼此思維與關注點根本就不存在默契。沈哲子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來,只是讓他大感突兀,但是反應過來之后,又覺得這話似是頗有微大義。

      而且沈哲子這一句話與他過往所讀經義又大有不同,之過分直白并篤定,并沒有什么玄虛謎繞,只需要能舉反例便能輕易辯駁。所以他不太認可沈哲子那種淺直精準的表述,覺得不如有無這種玄道概念來得自然。

      但他也知道沈哲子性情不乏狂妄,既然敢于如此表述,那么就是說,這句話是根本不可能被質疑的?摒棄外力,反璞于道,這倒也是一種并不新鮮的說法,那其真正的玄機意義所在,便在于這個摒棄外力的過程?

      “靜止便是枯槁之境,勻速直線我則將之稱為逍遙之境,這便是兩種人眼可觀的道境姿態,當然這是寄道于物。至于寄道于人,則更有諸多非凡姿態,這就不是我能勝論,尚要先生等真正的道德之士才能詳作深論。”

      當葛洪開口做出解讀的時候,沈哲子便察覺到節奏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中,小仙翁在玄理上的積累之深,真是已經達到了海納百川、無物不容的程度。

      說話間,他將一個杯子放在平鋪在書案的紙面上,然后將紙驀地抽出,又指著那留在原位的杯子笑語道:“這難道不是一種道性物存?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就是物尚慣性,賢尚慣性。我所或是短淺,但天地至極、萬事萬物俱無其外,無懼人抨議而非。”

      葛洪本來還在思忖這淺顯之當中深意,聽到沈哲子這么說,便不免有幾分爭強之心,也想舉出一個反例來反駁沈哲子,但一時間也找不出什么合適的例子,只是沉聲道:“物靜尚可領會,但若說勻速直行長持不改,這實在讓人不能盡信……”

      “莫非先生以為萬物靜止不動便是尋常易得之境?我為何要將外力作妙功?如此尋常一物,置于案上才得支撐,若下無支撐,則必墜落于地。可見即便眼無所見,此物也一直受于外力所迫,沖正抵消才得于安靜,如此偉力涉于萬物難道不可稱之妙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