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漢祚高門 > 0743 丹陽守國

      0743 丹陽守國

      講完了這些,他們作為淮南報捷使者的任務便完成的差不多,先是在殿上領受了一些直接的財貨犒賞,謝恩之后便被引下太極殿送往通苑休息。

      待到淮南使者離開,殿上眾臣們便開始發,主要的話題自然是該要如何封賞淮南之功。

      首先開口的便是皇太后了,她向來因為自家愛婿屢建大功但卻名爵仍卑于人下而耿耿于懷。今次淮南再得大勝,又是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況之下,欣喜之余更讓皇太后有吐氣揚眉之感,所以當即便有表態,如果要議封賞,必須要就大封!

      聽到皇太后的表態,臺輔諸公們心情也是復雜。如果他們沒有記錯的話,沈哲子至今尚未年滿二十,未及弱冠之齡便已經是實據封土的二等開國侯,實在是與皇太后那一臉委屈不忿的表情沾不上邊。不妨開口問問殿上這些公卿,有多少人愿意將自己那郡公、縣公之位去換沈哲子那個實實在在、不打折扣的侯位!

      但道理是這個道理,卻沒有人敢這么直接質疑皇太后,否則那便是送上臉讓皇太后去抽打,要反問他們一聲多享國犒、中興以來又立功多少?

      看皇太后的意思,擺明了是要大封。一干對吳人尤其是對沈哲子多懷薄怨的臺臣自然有些不忿,拒不發聲。而沈恪、賀隰等一眾沈氏嫡親盟友們,其實也都擔心現在議封不是一個好時機,要知道沈哲子那個烏江封國眼下乃是軍需械用所在,直接關乎到淮南的戰事,所以就算是要謀取大封,也實在不宜搶在當下,因而也并不熱心爭取。

      皇太后滿懷歡欣,結果卻被臺臣們潑了冷水,乏人回應,心內自然有些不平,甚至在殿上直接指著沈恪指責他沒有一個長輩關懷晚輩的態度,倒讓沈恪尷尬不已。

      最終還是王導出面,說道眼下戰事仍未徹底結束,沈維周身為主將,眼下倒也不必多論封賞,若是來日再有大功,還要再作改議,不妨等到戰事徹底結束之后,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皇太后所熱心之事,被這么和稀泥的擱置下來,當然是有些不滿,對于接下來的討論便也不再上心。

      略開沈哲子的封賞,其他類似郭誦等戰將的功賞倒也輕松得多。在這方面,沈恪等人便不再留力,挾此大勝之勢竭力爭取,其他人縱然有些不滿,但眼下仍在戰時,對于淮南軍有功之士的封賞不獨只關系到淮南一鎮,其余邊鎮也都在看著,所以也都不敢有什么掣肘非議。

      因此,淮南軍今次所報之二十余名有功戰將,位號各有進益。而其中表現優異者,也都是名爵大賞,郭誦直接攫升為二等縣男,曹納等將也都各有封爵,封侯者便達六人之多。而韓晃、路永因有舊劣雖然不得直接封爵,但也都加太守職,算是徹底與此前的逆跡劃清了界限。

      因為最熱心之事被臺臣們聯手擱淺,皇太后心存不悅,早早便退殿,諸公們雖然連夜議定封賞,但也還要第二天才能呈送行詔。這一夜討論到很晚,他們也不知皇太后在退殿后又召丹陽長公主入苑。

      到了第二天,皇太后再登殿上,不再執著于沈哲子封賞問題,而是在諸公議定的結果上又加兩條,沈充加少保銜,而丹陽長公主加守國之號。

      沈充加銜少保,這個非議倒是不大,此人眼下已是揚州刺史、京畿首長,臺中卻無掛號,而其人三公未滿,少保也是一折衷。況且功溢蔭封,從來都是以父及子,少有以子及父,沈充享此待遇,以常情度之,大概也不會感到高興。

      至于丹陽公主守國,在皇太后的解釋下眾人才明白是個什么意思,就是說來日沈哲子的嫡子,可以繼承丹陽長公主的食邑封國。

      聽到這一點,臺臣們頓時又炸了鍋,封爵之類向來都是父子相繼,未有繼于母親者,就算是公主之子也不能例外!更何況,丹陽長公主本身便是大封之號,若真由其子完繼,那么來日不就是一個丹陽郡公?而且,就連中興群臣之首的王導,食邑不過四千多戶。而丹陽公主食邑足足兩縣將近八千戶,根本就不是人臣的規格!

      所以一時間,群臣俱都發聲力辯,希望皇太后不要這么做。然而皇太后態度卻很堅決,無論群臣如何申辯,俱都不予回應。至于沈恪,昨天在被皇太后點名批評之后,今日也是痛改前非,堅決擁護皇太后的決定,自然不乏聲援。

      殿中一時間陷入僵局,包括王導在內,多希望能夠將話題引回昨日擱置下來沈哲子的封賞問題。就算是大封,那也脫離不了臣格,跟公主的封邑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皇太后這里態度堅決,而淮南請封需求也是非常迫切,如果拖延下去或就會有不好的變數。眼下兩個問題混為一個,需要從速以決。于是在一番窮爭之后,眾人也只能暫時先認下這個結果。大不了戰事結束后,再以輿論掀起新一輪的討論,抨擊這一項決定,絕不能由之落實。

      圍繞封賞之議,總算有了一個定論。皇太后自是一舒昨日之悶氣,其實她本來也不是如此拔異固執的性格,但是明明沈哲子大功確鑿,封賞卻屢屢被群臣阻撓,讓她心里積攢了不小的怨氣,因此這個決定也算是稍作回敬,以警告這些臺臣不要太肆無忌憚欺凌主權!

      至于臺臣們心情如何,那也實在難以述,一腔怒氣總要有所傾瀉。所以石虎那些儀仗禮器便就遭了殃,被眾口一辭決定焚燒于秦淮河大桁之南。而且不乏臺輔忿念,不獨要燒了逆賊儀駕,來日如果擒獲逆賊本人,也要如此處理!一把年紀長在了狗身上,原來只是小兒夸功之本,這就是下場!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