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企業落戶地區比較集中,那是因為許多企業關聯性比較強,距離近了更容易產生集群效應,發展能更快。
一些縣里的交通都不夠好,基礎設施也較差,你讓投資商在那建企業,要么就提供更多的基礎配套投資,要么對方轉身就走了。
先讓那些企業落戶,將來交了稅,才有足夠的錢可以給那些條件差的地方資源傾斜。
國企復興計劃選擇的是合適的企業,更能帶動其他民營企業發展的國企,一些國企問題很大,或者潛力很低,給了錢也難發展起來,從廬市整體發展來看,當然要選擇更好的。
扶貧項目也一樣,一些項目提前做了動員,很多地方的貧困人口不愿意參與其中,有的則是條件不合適。
就像是一些種植果樹,如果一窩蜂的上馬,那導致的就是產能過剩,價格下降,誰都賺不到錢。
分配不公平?
資源分配現階段就不可能公平,哪怕是一線城市都做不到,更別說廬市這種二線城市了。
不過這些他也沒直接開口硬頂,倒要看看劉春生還想做什么。
很快劉春生說完了總結,開始說著四季度的重點工作。
“今年四季度,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資、黨建示范、民生工程……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我們廬市是省會城市,要在全省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不只是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等,也要在民生工程方面起到帶頭作用。”
“比如我們廬市的公園、廣場等比較少,市民下班后,或者周末的時候休閑地方比較少,這個需要增加。”